市場在短期內進入了一個迷茫期
略略平靜不過一周,光伏行業輿情在四月份最后一周(4月23日-29日)再掀波瀾。 國家能源關于今年分布式光伏10GW年度規模指標和“光伏扶貧只有村級電站一種方式”的表態,引爆業內熱議。 這兩腳剎車,踩得不僅急,還有點猛。恐怕也只有業內人士明白,這兩點表態對行業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有善意的分析認為,管理層此舉,或只是想讓火熱的分布式市場降降溫。 這種分析看起來頗有市場,畢竟分布式光伏項目管理辦法尚未正式出臺,各方似乎都還有回旋的余地。 不過,綜合近期的信息來看,管理畫風的改變已是大概率事件。“對于擅自擴大規模和未批先建、先建先得的項目,不納入國家補貼范圍。” 市場在短期內進入了一個迷茫期。 好消息隨之而來。兩日后,國家能源局再發減輕可再生能源領域企業負擔的通知。 其中,特別是“之前相關接網等輸配電工程由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單位建設的,電網企業按協議或經第三方評估確認的投資額在2018年底前完成回購”的規定,對于光伏發電投資企業而言,無疑是更現實的利好。 當然,其他減負規定也很細致,甚至可以說很周到,都很不錯,關鍵在于能否落實和執行了。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份關于減負的文件中,管理部門對于市場化交易也有涉及,“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超過最低保障性收購小時數的電量參與市場化交易。電網企業應與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簽訂優先發電合同,優先發電合同可以轉讓。” 宏觀市場層面也有好消息,來自國家電網的預測信息顯示,今年二季度國內局部地區的電力供需形勢或將偏緊。 具體來看,預計二季度國家電網經營區全社會用電量約1.2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0%左右。其中,預計5月用電負荷平緩增長,電力供需總體平衡有余,但6月用電開始步入迎峰度夏初期,可能出現較大用電需求,特別是河北南網地區,在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應將偏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