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體制內電力局長到光伏行業的領軍者,晶澳科技創始人靳保芳用三十年時間書寫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商業傳奇,公司一度站上1700億元市值巔峰。 然而,激進的產能擴張與行業供需失衡,卻讓這家明星企業陷入營收凈利雙降、負債高企的困境。 2024年,晶澳科技巨虧46億元,市值縮水至巔峰期的五分之一,裁員25.8%的“斷臂求生”背后,是光伏行業集體狂飆后的殘酷洗牌。 面對產能過剩與債務壓力,晶澳科技能否通過港股IPO實現絕地反擊備受市場關注。 01 從電力局長到光伏教父 靳保芳1952年出生于河北邢臺寧晉縣,早年因家境貧寒被迫輟學務農,后通過財貿學校的學習成功進入體制內發展。在體制內任職期間,他先后擔任寧晉縣農機局副局長、電力局局長等職,展現出卓越的管理才能。特別是在電力局局長任上,他通過精簡機構、改革電費制度等一系列舉措,成功將虧損的電力局扭虧為盈,為其日后創業積累了寶貴的管理經驗。 ![]() 這段體制內的經歷為靳保芳的創業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1996年,他毅然辭去公職,以350萬元啟動資金創立晶隆半導體廠,并引入日本松宮技術生產單晶硅,成為國內光伏上游材料的開拓者。在此基礎上,2005年他敏銳把握行業發展機遇,主導成立晶澳太陽能,通過合資模式打通從硅片到組件的完整產業鏈。憑借出色的商業運作能力,僅用兩年時間就帶領公司于2007年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 然而靳保芳的資本運作之路并未止步于此。面對2018年美股估值低迷的困境,他果斷推動晶澳太陽能私有化退市,并于次年通過借殼天業通聯成功回歸A股,實現市值從美股時期的低谷到A股一度1700億元高峰的華麗轉身。 02 上市至今已募集200多億元 不過,輝煌總是短暫的,從2023年開始,晶澳科技就一直被不少投資者質疑大幅擴產導致負債率過高,市場需求跟不上產能。 Wind數據顯示,從借殼上市至今,5年的多時間,晶澳科技僅通過直接融資就達286.26億元,這些資金絕大部分都用于擴產能。 在2019年時,晶澳科技的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分別為104.1億和10.25億,兩者合計為114.3億;而到2024年末,晶澳科技的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分別為415.84億和32.44億,兩者合計為448.28億,短短幾年時間,晶澳科技的產能就翻了近4倍。 有機構預測,2025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量預計在215GW至302GW,然而過往五年中,光伏制造環節(公告)投資超34000億。截止目前,光伏主產業鏈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的產能分別達到1447GW、1160GW、1193GW、1428GW,遠超理論需求。 在投資者的一片質疑中,晶澳科技所代表的光伏行業,估值大跌,其中晶澳科技目前市值321億元,不到巔峰的五分之一。 03 負債高企 營收凈利雙降 2024年,晶澳科技全年營收701.21億元,同比下降14.02%;歸屬凈利潤巨虧46.56億元,同比由盈轉虧(2023年盈利70.39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42.69億元。這一表現創下公司近十年最差紀錄,尤其是第四季度單季虧損高達41.72億元,遠超前三季度總和。 今年一季度,晶澳科技延續虧損態勢,凈利潤為-16.38億元,同比減少239.35%。除凈利潤外,其營收亦出現大幅下滑,2024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4.02%至701.21億元,2025年一季度同比減少33.18%。 與此同時,晶澳科技2024年整體毛利率從2023年的18.13%降至4.48%,凈利率更是從2023年的8.82%降至-7.27%。 今年一季度,晶澳科技的毛利率為-6.71%,同比下降11.3%。 對于巨虧的原因,晶澳科技的解釋是,受光伏行業供需錯配的持續影響,市場競爭加劇,各環節主要產品價格大幅下降,以及國際貿易環境日趨嚴峻,導致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盈利能力持續下降。 業績大幅下滑之際,由于前期的大幅擴張擴產能,晶澳科技成了負債高企,同時因為賬上現金不足以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晶澳科技的資產負債率達76.33%,創十年新高,在光伏領域500億以上營收的企業中,資產負債率是最高的。 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晶澳科技賬上貨幣資金255.54億元,看似現金充足,然而晶澳科技短期借款、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等有息負債超320億元,債務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此次港股IPO,晶澳科技表示,將用部分募集資金用于償還2025年5月后到期的利率為3.50%-3.80%的銀行貸款,以此來優化公司的財務情況。 04 去年減員25.8% 根據晶澳科技過往年報不難發現,公司早期海外營收占比比較高,2019年時,境外營收達151.72億元,境內營收59.82億元,境外是境內收入的2.54倍;而到了2024年時,公司境外收入是404.2億元,境內收入是297.01億元,境外營收是境內營收的1.36倍。 5年的時間,晶澳科技境外營收增長了252億元,境內營收增長了237.19億元,整體來看,境外增長規模較大,而境內增長速度則比較高。 而此次鳳凰網財經《IPO觀察哨》注意到,晶澳科技還擬將募集資金用于在海外建廠擴產能,以及加強全球營銷和研發能力。 不難理解,晶澳科技準備發力海外市場,謀求更大的市場份額。 不過,與此次擴產能、搞研發所不同的是,在2024年的年報中,鳳凰網財經《IPO觀察哨》發現,晶澳科技的研發費用出現了不小的下滑。 2023年時,晶澳科技研發費用為11.42億元,2024年則降至9.87億元,同比減少13.57%,銷售費用雖然同比增長了8.96%,但并未有效的轉化為收入。 而且與2023年相比,晶澳科技整體人數有了不小的下降,從50258人降至37289人,同比減少了25.8%,其中減員最多的是生產人員,其次是搞研發的技術人員,唯一實現增長的是銷售人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