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19日的階段高點算起,光伏概念指數(CN:BK0478)已經回落20%。對于過往三年吃慣了肉的光伏投資者而言,這樣的回調不免心生畏懼:難道屬于中國光伏產業的周期拐點已經來臨?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對光伏產業的發展進行了細致復盤,寄希望于通過敬畏歷史,以實現對行業未來發展的遠眺。
光伏產業的強勢并非從一
從8月19日的階段高點算起,光伏概念指數(CN:BK0478)已經回落20%。對于過往三年吃慣了肉的光伏投資者而言,這樣的回調不免心生畏懼:難道屬于中國光伏產業的周期拐點已經來臨?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對光伏產業的發展進行了細致復盤,寄希望于通過敬畏歷史,以實現對行業未來發展的遠眺。 光伏產業的強勢并非從一而終,最近一次市場記憶猶新的渡劫是,由于發電成本總是居高不下,在產業補貼退坡(531新政)后,市場一度對光伏產業的未來充滿疑慮,上市公司的整體估值跌至歷史低點。 然而,隨著產業技術的持續精進,光伏發電效率不斷提升,疊加能源變革所釋放的龐大需求,光伏產業的增速得以急速釋放。光伏碩果豐收背后,技術成熟是先決條件,需求釋放是直接動因。技術與時代共振之下,投資者預期得以全面重塑。 放眼全局,新能源的崛起僅僅是開始,尤其在海外地緣局勢不斷緊張的情況下,更是增加了全球市場對光伏產業需求的確定性。相關公司估值的回落更像是受外界因素導致的投資者信心消退,產業核心推動力猶在,預示著光伏公司遠未到盡頭,仍然有故事可講。 光伏發電實現平價上網之后,光伏相較于傳統能源的競爭力開始顯現,技術因素對于光伏產業的影響權重將有所降低。然而所謂的“平價”并非終點,更便宜、清潔的電力仍是人們永恒的追求。未來行業的發展將如何滿足需求的增長。 如此背景下,我們認為,光伏產業將進入2.0時代:垂直一體化時代。 01 產業趨勢:一體化成為必然 首先,我們需要不厭其煩的帶著大家思考:光伏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降本。因為所有發電方式生產的最終商品就是電,而電是最典型的標準品,沒有人會去關心我今天手機充的電是來自火電、水電、光伏、風電還是核電,更低的價格是極致標準品的唯一競爭法則。 所以光伏的發展史,就是一部降價史。但是,降價的核心驅動因素在逐漸發生遷移,正是看到這個轉折點,因此我們將光伏的發展階段分為1.0和2.0。 1)技術創新是光伏1.0時代的主旋律 從2001年無錫尚德成立算起,中國光伏產業至少經歷了20年的大浪淘沙時代,最終才形成了一條分工明細的強大供應鏈體系。無論是上游多晶硅、中游電池片,還是下游組件,主要的市場份額都被中國企業牢牢占據。 回望中國光伏產業的崛起之路,由創新所帶來的新技術驅動是成功的關鍵,后發者的追趕反超故事,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商業故事。 ![]() 圖:光伏產業鏈各環節技術進展,來源:興業證券 比如,隆基股份將金剛線切割技術引入到單晶硅片切割領域之后,整個切割速率提高了2-3倍,成本得以大幅降低。2015年,我國出臺了《能效領跑者制度實施方案》,明確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的主基調,轉化效率更高的單晶硅技術成為突破性技術,顛覆了此前多晶硅主導市場的格局。到今天,發電效率更高、單瓦成本更低的單晶硅片已經實現反超,成為主流。 再比如,通威在2007年就開始在多晶硅生產工藝和裝置上優化、驗證,到2014年,先后進行四次技改,其綜合能耗由最初的每公斤180-200度,大幅降到2015年的每公斤60度左右度。隨著技術不斷創新,綜合電耗、蒸汽消耗、硅粉消耗等生產指標持續下降,目前通威多晶硅的生產成本已降至3-4萬/噸(剔除工業硅市場價格因素影響,以不變價計算),相當于2015年主流市場售價的1/3。 另外,還有冷氫化、反歧化、高沸裂解、連續直拉技術、RCZ單晶生長、單晶PERC、雙面發電、多主柵等新技術的運用,讓光伏發電成本不斷下探,推動著中國光伏全面走向產業潮頭。 ![]() 圖:2012-2020光伏發電度電成本下降趨勢,來源:天風證券 不難理解,中國光伏產業之所以能夠從一路追趕做到引領全球,其原動力還是過去二十余年技術變遷——新技術推動行業持續降本增效,成本下行帶來需求向上,銷量增加反哺技術研發。可以說,這是光伏產業的1.0時代。 技術為王的時代,最高效的商業模式是什么,就是每一個企業集中所有力量于一個點進行攻堅,最終共同完成產業鏈的創新。這一種模式,在當今的半導體、創新藥領域仍在轟轟烈烈地上演。 2)垂直一體化成為光伏2.0時代關鍵詞 雖然未來技術發展依舊充當光伏產業的核心驅動力,但是除開電池片之外各環節的技術路線相對明朗,技術動能已經開始顯露疲態。這也是為什么,曾經城頭大旗經常變換的光伏行業,在近幾年,行業龍頭總是幾個老面孔。 降本追求永不休。我們看到,在技術快速迭代動能衰減之后,由龍頭企業驅動的垂直一體化戰略逐漸成為近年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拿數據說話。按照Solarzoom數據,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阿特斯太陽能是2021年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前五的公司,合計市場占比達61.8%,其他所有廠商的占比僅為38.2%。 ![]() 圖:2021年組件行業格局(按出貨量,GW),來源:Solarzoom,東吳證券研究所 在這五大組件龍頭中,無一例外的都將垂直一體化戰略視作未來發展的重點。 隆基綠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一體化布局較早,當前一體化率均超過50%,外采比例成功大幅下降。原本天合光能是唯一沒有進行一體化布局的專業化組件龍頭,但在今年6月17日,其高調宣布投資建設青海(西寧)零碳產業園,全面擁抱垂直一體化。 而且天合光能的“一體化”非常徹底,不僅向上布局硅片,甚至還覆蓋至多晶硅及其原材料工業硅,還向下布局組件輔材。據悉,天合光能將在青海投建年產30萬噸工業硅、年產15萬噸高純多晶硅、年產35GW單晶硅、年產10GW切片、年產10GW電池、年產10GW組件以及15GW組件輔材生產線。 從某種意義上說,天合光能的轉變是光伏產業2.0時代步入加速期的標志性事件。 ![]() 圖:組件龍頭組件產能及一體化率對比(GW,%),來源:CPIA,東吳證券研究所 通過垂直一體化戰略,企業的戰略自主性將顯著提升,不僅能夠有效地控制終端成本,并且還可以進一步保證訂單的及時交付,對公司的產能規劃、業務開拓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更關鍵的,垂直一體化可以有效保障公司在行業的地位和未來收入穩定性。從當前的結果數據來看,一體化率高的組件公司,它們的組件業務單瓦盈利能力明顯強于一體化率低的公司。 ![]() 圖:2020-2021組件業務單瓦盈利情況(元/W),來源:Wind,東亞前海證券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