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整個光伏業來說,如何借助“微電網”這個噱頭,說服各相關決策方和利益方去接受這個邏輯,為自身找到更好的政策以及市場支撐,將是一個值得大做文章的抓手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記者:張廣明 ![]() 隨著光伏在內的新能源發電裝機的大規模發展,將避不可免的給電網系統帶來沖擊,包括相應的電網輸送能力、配網的投資以及對調峰能力的要求等。 而就現有的政策動向來看,對于上述問題的解決,主要是以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一是加大電網輸送以及調峰能力的投資,使電網能夠適應新能源的發展要求;另外一個方面,則是要求新能源自身解決發電不穩定的問題,包括微網的建設、儲能設施的配套應用等。 從最新的動態來看,后者可能正在獲得政策制定者更多的青睞。 近日,國家能源局下發了《微電網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微電網的范圍的界定、建設管理以及扶持措施等做出了相應的規定。 在扶持措施方面,理應引起光伏企業關注的是,微電網內部的分布式電源將可以納入當年的建設規模指標,可執行現有分布式能源發電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補貼政策,并支持微電網項目運營主體獲得供電資質,依法取得電力業務許可證(供電類),開展配售電業務,承擔微電網內的保底供電服務等。 總體來看,盡管上述征求意見稿中涉及到真金白銀的干貨并不多,但這卻很可能是一個重大的政策思路轉變的開始。 也就是,對類似光伏這樣的分布式能源而言,通過利用微電網這種方式,既可以省去大規模發展后需要配套的調峰、電網輸送能力的投資,又可以解決限電的問題。與此同時,還可以將由此帶來的電力系統成本的下降,作為光伏電價補貼資金的來源之一。 對于政策制定者而言,如此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對于整個光伏業來說,如何借助“微電網”這個噱頭,說服各相關決策方和利益方去接受這個邏輯,為自身找到更好的政策以及市場支撐,將是一個值得大做文章的抓手。 “兩條腿”走路 在國家能源局下發的《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專門提到了補強能源系統短板的一章。 具體來看,大體方向主要有三個。 一是針對調峰能力不足、運行效率不高、基礎設施薄弱等瓶頸制約,加強調峰能力建設; 二是加強儲能、微電網的發展; 三是加強能源輸送通道建設。根據受端市場需求,統籌考慮電源建設進度、電網調峰能力以及電力市場改革等有關因素,研究建設跨省跨區外送輸電通道。 當然,嚴格來說,第一點和第三點的施力方向是一樣的,主要還是從電網適應新能源的發展要求這個方向;而第二點則恰恰相反,是從新能源自身出發,要其自己解決發電不穩定的問題,具體措施包括微網的建設、儲能設施的配套應用等。 在儲能方面,根據上述工作指導意見,制訂實施《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建立儲能技術系統研發、綜合測試和工程化驗證平臺,推進重點儲能技術試驗示范。 微電網方面,將制訂實施《微電網管理辦法》,積極推進新能源微電網、城市微電網、邊遠地區及海島微電網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