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行業的全產業鏈競賽,發展到現在,或許已成為一個讓所有參與者都深感頭疼的問題。 明知道這根本與現代工業化大生產的高效率協同發展模式背道而馳,也已經制約了行業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但大家已經擠上了這樣一條賽道,且比賽似乎又總是處于你死我活的階段,怎樣才能安全超越? 歷史的角度去看,在光伏產業發展初期,企業自力更生、自給自足什么都干,那是迫不得已。或者說,在行業過去的幾次周期中,多環節發展的全產業鏈型企業,在行業波動時似乎看起來更具優勢。 但事實上,這種歷史的經驗是不完整的,或者說是被有意無意斷章取義了的。 縱觀行業二十年歷史會發現,那種全產業鏈企業,最終的結局可能也是最為慘烈的。二十年來,行業的全產業鏈擴張競賽,埋葬了一代代曾經優秀的企業,讓一位位曾經優秀的創業者折戟沉沙。 如此的惡性循環,如此環境暗昧的賽道,是老板們沒有意識到?還是大家都不想跳出來? 恐怕非也,不過是欲罷不能。 于是,那些更具進攻精神的企業家們,就干脆全產業鏈到極致。于是,行業的列車在全產業鏈的軌道上,不斷狂奔,不斷出軌,再回到軌道,再繼續狂奔…… 存在的,就是有道理的,歷史無法假設。 處于激烈競爭中的企業,輕易不敢去冒險,乃至創新賽規,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畢竟,照抄照搬領先者的玩法,是相對風險最底的。 但是,對于新的出路,總還是需要去思考、去假設,乃至去實踐的。 也許,摜蛋這種撲克牌游戲中的一些思維方式,對于當前越來越惡化的光伏供應鏈,具有一些借鑒意義。 前些日子去無錫參加新能源大會,其間被幾位業內老友拉著玩了一次摜蛋,純屬當時三缺一臨時湊個手。 雖然是平生第一次玩,但筆者發現,摜蛋的思維方式,與“國粹”麻將有著很大的不同。 或者說,就個人體會而言,當下的光伏供應鏈競爭困局,更類似于一種麻將思維導致的結果。 回來上網查了一下,據度娘說,摜蛋起源于江蘇淮安,主要在華東及周邊地區流傳,并已被國家體育總局列為智力運動會表演項目。 事實上,這種游戲似乎已開始在全國蔓延,甚至成為了一種進入某些圈子的基本技能門檻。一句朗朗上口的“飯前不摜蛋,等于沒吃飯”被到處傳唱,頗有些地不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在參與的趨勢。 其魅力可見一斑。 摜蛋與麻將的最大區別在于,摜蛋玩家需要兩兩組隊,你與你的對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合伙人關系,只有共贏,才能成為最后的贏家。而麻將,則講究的是“吃上家、卡下家、盯死對家”,為的是“獨活”,求的就是個獨贏。 當下的光伏供應鏈關系,看起來是不是與麻將很相似?所以,行業一直在陣痛,許多企業也一直很苦惱。 來看看摜蛋游戲中的合伙人共贏關系又是怎樣的。 在摜蛋游戲中,你就算拿到了一手好牌,很有希望自己獲得頭游,卻也要盡可能幫助和配合你的合伙人跟著跑出來,如此才能獲得最大的贏面。 在這個過程中,有時候甚至需要主動犧牲自己的贏面,去為合伙人創造先跑的機會。而如果你拿到了一手很差的牌身處劣勢,也要敢于狙擊對手,以創造更利于自己伙伴的牌局形勢。 在這種不得不遵從的“規則”下,游戲參與者都會主動盡最大努力去配合和支持自己的伙伴。 這是任何一個產業都需要的良性的供應鏈關系,也是當下光伏供應鏈最為欠缺的地方。 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多年下來所有企業的共同努力,以及各路資本前赴后繼的投入,由此才形成了中國光伏產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那就是全面、完善且高性價比的供應鏈。 離開了這樣一個供應鏈,某一家兩家企業想要獨自把光伏制造做起來且具有競爭力,可能性不大。 而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的是進一步優化這個供應鏈及其生態,可以有競爭,甚至是白熱化競爭,但更需要互補與合作,最好是那種你開汽車廠我開修理廠式的合作,或者你生產小車我生產卡車式的互補。 如果大家都是全產業鏈,如有些企業那般不但把全產業鏈的路走完了,甚至連檢測、咨詢、會議、媒體這些服務性的業務都不放過,那你又要別人如何跟你配合? 其實,光伏行業的牌局還很長,要從2打到A,一時的領先說明不了什么,因為從A掉回到2也是規則下的可能,因為過往歷史中倒下的領軍企業,已數不勝數。 光伏行業的牌局還很大,國內產業鏈內部競爭只是其一,還有國際市場中的各路對手,更有新能源與舊能源博弈大牌局中的大對手。 在如此的形勢與未來趨勢下,沒有一個良性循環的供應鏈和服務生態圈支撐,你如何實現“獨活”,又怎么去獨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