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太陽能發電》雜志社編輯部 統籌:秋石 執筆:吳軍杰
關鍵詞:2012 世界末日 光伏 起伏 回歸國內市場 分布式
2012,這個瑪雅歷中的世界末日之年,在即將走過時來看,的確是極度不平靜的一年。
光伏,也沒例外。
除了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的“
月度行業鏡像 秋天未到,事兒卻已經多了起來。 不僅明星光伏企業接連破產,尚德的施博士也辭了CEO,而中國的多晶硅“雙反”調查對象也正式加入了歐盟企業。不過,這些消息,仍不如一位浙江光伏企業老板跳樓自殺的消息給予了光伏人更多的震撼。 一時間,光伏業陰云滿天。 也有好消息,太陽能發電十二五規劃確認了此前的市場傳聞,總裝機容量提高到了21GW。國內市場的快速壯大,盡管無法在短期內解決中國光伏業遭遇的困境,無疑仍是給予這個行業的最大定心丸。
月度熱點評議 光伏產品價格壓力持續存在: 光伏企業陸續公布半年報,數據顯示,在經歷了前期全產業鏈的大幅降價后,光伏產品價格在本月有企穩趨勢。但由于供需失衡的根本問題仍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未來預期價格將繼續保持下探趨勢。 光伏四巨頭停工抗議深夜被叫停: 這事兒無論怎么看,都很有喜劇色彩,不太應景。 浙江光伏民企老板跳樓身亡: 這位企業家的終極選擇,讓正在酷暑中尋找出路的光伏業,瞬間感受到了這個行業寒冬究竟有多么冷酷。可甭管情況有多糟糕,都不如生命更重要。留得青山在,總會有柴燒,何至于如此不惜性命啊!? 光伏制造商倒閉案成共和黨攻擊奧巴馬理由: 按照這個邏輯,不知道是不是只要有企業倒閉就可以指責政府了? 當然,Solyndra 公司那幫哥們的確也太不爭氣了,5 億多美元啊,就撐不到奧巴馬連任之后? 中國最大10 家光伏企業債務累計175億美元: 不管這一美國投資機構的統計數據是否準確,但由此就得出國內光伏業整體接近破產邊緣的結論,好像有些荒唐。 十二五太陽能發電目標證實為21GW: 這個官方正式出臺的數據,無疑是本月最大的亮點。 美太陽能公司扎堆破產: 由這些美國企業破產事件中,《紐約時報》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已經在全球太陽能產業領域獲得絕對壟斷優勢。國人看到這個論斷,是啥感受? 尚德陷“ 反擔保門”, 施正榮卸任CEO: 是撒手不管了?還是以退為進?尚德走到今天,施博士或許的確是有必要靜下心來思考思考方向了。 中國對歐盟多晶硅發起“雙反”調查: 游戲再次升級。 意大利調整太陽能政策導向自用儲能發電: 看來,尋找消費者是“高價”光伏發電的共同課題。或者說,究竟應該由誰來為光伏發電買單,在當下經濟形勢不太好的背景下,這確實是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中國要求WTO 裁決中美太陽能爭端: 兩個國家間的貿易爭端越來越像是孩子間鬧矛盾,非得需要大人出面解決不可,可這個“大人”即使具有客觀和公正的評判能力,恐怕也難有辦法讓市場競爭秩序復原。
月度人物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光電建筑應用委員會主任 梁岳峰 記者印象 長期參與政策法規起草的工作經歷,讓梁岳峰養成了一種對文字概念甚至有些較真兒的習慣。在他的梳理中,光伏與建筑的關系更為清晰,也更為“正常”。對于光電建筑的前途而言,這是一個非常理性的聲音。 也正是因此,在他主導下的光電建筑規則的制訂,才更讓人期待。 人物觀點 “促進光伏應用的規模化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對建筑業來說可能是一場革命,關涉這個產業的未來。因此,大家要聯合起來一起來做這個蛋糕,不是把蛋糕做大,因為現在還沒有蛋糕,有的只是政府給的面粉和水,只是個政策市場,不是市場化的市場。只有大家一起來做蛋糕,做大這個蛋糕,才談得上如何分蛋糕的問題。” “光伏的發展首先是由電池及組件生產廠家推動發展起來的,很多宣傳和技術知識也是他們主導普及的,因此形成了一種以產品為關注點的片面思維模式。大家都只關注光伏電池和組件的轉換效率,卻忽略了整個系統的效率,忽略了整體系統效率跟系統集成能力的關系。” 趨勢判斷 “新能源的發展一定要去適應傳統的生產模式嗎?為什么就不是傳統的工業體系來適應新能源的特點呢?比如,家用電器用電的直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