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上海電力設計院副總工程師郭家寶
國內光伏電站設計以及建設的主要問題是沒有統一的標準,比如電站的發電效率、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都沒有考核指標。另外,整體的系統優化和系統安全性做得不到位,不少電站設計者都存在著對光伏技術特點認識不足的問題
&nbs
《太陽能發電》雜志:隨著光伏電站越建越多,以及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光伏電站的交易可能會逐漸興起,作為光伏電站的設計者,您認為投資者有哪些辦法可以評估電站的品質及其投資價值?
郭家寶:我覺得首先還是企業品牌,就是電站建設者或業主的企業形象和聲譽,這是較為可靠的參考條件。
其實,企業和個人一樣,做事基本上還是有一定風格的,它會延續過去追求品質的習慣。
在可參考條件較少的情況下,這是相對可靠的辦法。去看建設者過去的企業品質和底蘊,還有電站的設計者、施工者的品質及過往工程業績,以及所用設備的品牌等。
從技術評估的角度來說,則要考慮電站的各項性能指標。比如,根據資源數據測算發電量預期;了解和測試系統的安全可靠性,包括設計是否合理、各種器件的壽命如何、品質是否有保障等;還要對區域電網環境進行評估,會不會存在裝機時沒問題但過兩年要限電的問題,等等。
目前行業內收購電站的慣例,是按內部收益率來評估收購價值。而評估一個電站的可靠性,也是基于回報率的,包括系統后期的衰減程度,同樣是基于收益率來考慮。
我個人覺得,目前收購光伏電站存在的最大風險,還是限電的問題。限電實際上是一個電網接入條件問題,這可以通過對區域電網環境的評估作出風險評價。
除此以外,則是組件的衰減和逆變器的性能以及集電線路問題,因為這些都是外部看不見的,可能存在著以次充好的現象,對長期發電輸電可能存在風險。
另外,也有設計的風險,目前行業內的設計單位相對有些混亂,有些機構有設計資質但可能不懂光伏電站,有些機構懂光伏電站卻又可能沒有設計資質,這都有可能給電站的長期投資價值埋下隱患。(吳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