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2013年8月刊)
策劃:《太陽能發電》雜志編輯部
統籌:建平
采寫:張廣明
據不完全統
徐紹史還表示,將抓好重點領域節能,深入推進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開展綠色建筑行動,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建設活動。
而在河南省近日出臺的《河南省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中,則規定政府資金投入50%及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及公共機構辦公建筑,優先采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或光熱一體化屋面和墻體、遮陽系統。
除了在政策壓力下的節能需求外,即便單純從收益率方面來看,工商業屋頂項目也已相當誘人。
根據業內人士的測算, 在不考慮融資成本的情況下,一個2萬平米的屋面,如安裝2兆瓦光伏電站,按每瓦9元的投資成本計算,投資總額為1800萬元。如果年發電210萬度,每度電按1元計算,年發電收益是210萬元。在無電價補貼的情況下,大約需要8.6年收回投資。如果每度電再補貼0.45元,則不到6年即可收回投資。
珠海興業太陽能總工程師羅多則介紹說,我國約擁有國家級開發區131個,省級開發區1500多個,其內部建筑物大多是比較低矮、平整的廠房,非常適合發展光伏項目。“發展光伏對于一些耗能大戶而言,可謂是一舉多得,既可以解決用電高峰期遭遇的錯峰限電問題,又可以通過發電來獲得相應的收益。”羅多表示。
國泰君安證券發布的一份報告則認為, 國內工商業用電的高峰電價普遍在1元/度以上,使用分布式光伏發電已具有經濟性,0.35元~0.45元/度的補貼將可使IRR(內部收益率)達到15%左右。
存續經營的不確定性
不過,對于工商業建筑而言,安裝光伏電站遭遇的最大障礙,則是如何保證用電的持續性,這直接關系到光伏系統投資的最終收益率。
根據財政部近日發布的《關于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政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家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按電量給予補貼。再結合此前公布的補貼標準,只有自發自用部分才能享受0.35元/度—0.45元/度的補貼,上網部分只能享受脫硫電價。記者粗略估算,前者所能享受的電價幾乎是后者的一倍,收益率當然也就不能同日而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