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全球綠色增長論壇第三屆年會日前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會上發布的報告顯示,為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全球每年需要新增投資7000億美元發展綠色經濟,從現在到2030年間,其所帶來的經濟機會價值數萬億美元。中國國家能源管理局副局長劉琦在會上發言表示,對于中國而言,如果
“中國在國際碳交易市場上話語權不夠,國外近幾年來要求中國為減排加大投入的呼聲越來越高,這實際上是國外大企業為自身謀求最大利益。”許崇慶表示,CDM項目審批手續復雜,一個CDM項目的周期,從立項到最終通過聯合國審批,一般至少18個月。同時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國際需求不振,審批就更加困難,所以有必要建立國內碳交易市場。 據了解,2011年11月,國家發改委批準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并初步計劃是2013年啟動相關試點交易。但截至目前,只有深圳碳排放交易所開始了交易。 “與煤電相比,風電的成本要高33%至60%。”王輝表示,首先,風電固定資產折舊費高,風力發電的固定資產折舊費是煤電的1倍多;其次,風電發電系數低,發電系數相當于煤電的1/2。所以,希望政府建立國內碳交易市場,以緩解高成本給企業帶來的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