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社會活動的重要保障條件,是國民經濟的物質基礎。從兩次石油危機開始,能源就一直是國際社會的熱議話題。近年來,由于經濟發展的要求和不斷減少的能源資源,世界和中國的能源安全都出現了許多問題,其引發的沖突乃至戰爭與日俱增。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
綠色建筑是指滿足《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在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我認為一個綠色的城市規劃中應包含如下設計理念:生態的城市布局、生態的交通體系、生態的能源利用體系、生態的建筑設計、生態的廢物綜合利用系統、生態的水資源利用系統。在能源利用系統中要包括可再生資源,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等。 (三)發展核能與可再生能源 在當前國際能源格局的變化趨勢中,以水電、核電、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研究最為迅速。其中核能具有能量密集、成本低廉、溫室氣體排放少等優點。我國的核能技術發展較好,根據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中國到2015年將形成較為完善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突破能源發展的技術瓶頸,提高能源生產和利用效率。在核能技術領域將消化吸收三代核電站技術,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堆型及相關設計、制造關鍵技術。 可再生能源亦稱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水力、風力、生物質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溫差能等,他們可以在自然界中循環再生,發展可再生能源利在社會,意在長遠,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已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仍要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技術和經驗,大力推進水、風、太陽能等多種發電形式,積極利用生物質能,將其放到中國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地位上,并把其作為能源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值得關注的幾種天然氣及非常規油氣資源 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我認為還可以將調整能源結構的重點指向以下幾種非常規油氣資源: 1、天然氣 2012年我國天然氣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為9612.2億立方米,探明可采儲量為5008億立方米,天然氣產量為1067.6億立方米。天然氣是一種熱值高、效率高、污染小的優質能源,其燃燒造成的污染較小。中國天然氣資源的特點是資源總量較豐富,但是分布不平衡。 2、煤層氣 中國是繼俄羅斯、加拿大之后的第三大煤層氣儲量國,隨著美國對頁巖氣的重視,國內的煤層氣被一些地方更加視為“非常規天然氣革命”的希望之星,而國家政策層面亦鼓勵煤層氣大發展。2012年我國煤層氣產量為126億立方米,截止2013年上半年,煤層氣探明地質儲量達5429億立方米。 3、頁巖氣 頁巖氣是一種非常規天然氣資源,成分以甲烷為主,甲烷以吸附和游離狀態同時賦存于頁巖地層中的天然氣聚集。中國地域遼闊,富含有機質泥頁巖廣泛發育,具有形成大量頁巖氣資源的基本地質條件。據有關部門預測,2020年之后,頁巖氣將會成為中國常規天然氣的有效接替。估計到2020年,頁巖氣產量可達到150億立方米,消費量將占到國內一次能源消費的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