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領導的興業太陽能,則是一個傳奇,總是能在大勢慘淡的背景里,帶來賞心悅目的“逆市”表演。也由此,興業太陽能被香港媒體戲稱為“光伏一哥”
當時,包括珠海在內的國內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剛剛開始開發,亟需大量人才。在新單位頗受器重的熊湜,首先想到了自己在大學里要好的兩個哥們,一個是現任職興業太陽能副總裁的孫金禮,另外一個正是劉紅維。 抱著對沿海開放城市的憧憬,接到邀請的孫金禮很快就“下海”到了珠海,而劉紅維卻遭遇到了障礙——工廠不放人。 無論他如何軟磨硬泡,廠長就是不簽字。就在“運氣不好”的劉紅維幾乎要放棄時,事情卻峰回路轉。由于經營不善,廠長被換掉,新來的書記比較厚道,聽說了劉紅維夫妻兩地分居的情況,當即放行。 劉紅維沒有選擇跟兩個大學同學“擠”在一個工廠里,而是去了另外一個做啤酒瓶的玻璃廠,因為他的專業知識在這個廠里更能夠得到發揮。 不過,高高興興準備在珠海闖蕩一番的劉紅維絕沒有想到,才不過干了兩年,這個工廠就不行了。 “當時,我就覺得自己的命真苦,內地企業不行,鬧騰半天來沿海,這邊遇到的企業也不行。”笑呵呵的劉紅維半開玩笑地說。 就在這個時候,熊湜和孫金禮所在的工廠準備搞技術改造,打算上一條夾膠玻璃加熱生產線,但廠里卻沒有人懂得預熱爐技術,而這正是劉紅維的專業。于是,用了兩天時間就畫出設計圖紙的他,被聘請到了這家工廠。 三個大學同班同學兼好哥們兒,這才第一次“湊”在了一起。 這家也叫“興業”的公司是一個鄉鎮企業,但相對熊湜畢業時分配去的內地鄉鎮企業,已不可同日而語。 “其實也就是比內地企業膽子更大一些,什么賺錢做什么,沒有什么規劃。后來上汽車擋風玻璃、鍍膜玻璃,準備上的時候還是買方市場,但等到投產的時候卻已經變成賣方市場了。”負責夾膠玻璃生產技術的劉紅維提出建議,上馬工程安裝業務。 在當時而言,建筑玻璃幕墻安裝還是一項較高端的“活兒”,國內幾乎沒有這方面的專業隊伍,內地一些建筑安裝玻璃幕墻,也多是從香港乃至歐美邀請專業公司來做。 “興業”公司拿下的第一個工程項目,是深圳一家五星級酒店——陽光酒店的采光屋頂。接到合同的劉紅維,立馬四處拜師學藝,同時從香港的幕墻公司挖技術人員。 自此,哥兒仨開始了漫長的共同創業之路,并再也沒有分開過。
“厚德”功成 剛剛參加完公司運動會就趕過來接待筆者的劉紅維,一身休閑的衣著,滿臉笑容地伸出敦實的大手與筆者相握,親切中透著忠厚,令人絲毫不覺生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