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的入口處,足有四五層樓高的七八個巨型白色喇叭花,格外引人注目。“這些花朵最大直徑有二三十米,除了遮陽和美觀效果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收集雨水,用自然的水養育園區的花草樹木。”青島世園會執委會副秘書長李志鵬說。
見微知著。青島世園會入口的
生態 最大限度保護原有地形地貌,最大限度保護原有植被,最大限度保護原有生態系統……生態是青島世園會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青島世園會是依山而建的園區,園區的最高處在半山腰,最低處在山腳下,在原始地貌中,山坡、水庫、沖溝、河流以及各種樹木構成了山體基本框架,已建成的世園會對此有沒有破壞?青島世園會執委會秘書長李奉利說:“從規劃設計、工程建設到苗木配置、景觀營造,我們始終堅持三個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地形地貌,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植被,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生態系統,科學合理引進適時適地的動植物品種和生態舉措。” 世園會中的陽光、地形、水、風、土壤、植被、能量等,都是以自然景觀為依據進行設計的,園區道路盡量利用原有通道,保護現狀景觀;一些重要的自然、人文遺跡,也都原樣保留著。 即便是修繕的部分,也是盡量采用生態的辦法。園區內原來存在多處裸露石質的高陡邊坡,為了恢復邊坡綠色,他們因地制宜地采取了植被混凝土、噴混植生、生態袋等多種新型邊坡生態恢復技術,克服了石質高陡邊坡處理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復綠面積達3.9萬平方米,實現了良好的景觀效果和生態效益。 生態,可以說是青島世園會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些必要的建筑在設計上,都是遵循依勢而建的原則,建成后盡量做好建筑外面綠化。記者在世園會看到,主題館、夢幻科技館、天水綜合服務中心、地池綜合服務中心、濱水餐廳等建筑物均進行了屋頂綠化設計,使建筑物掩映在綠色之中,與周邊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世園會內屋頂綠化率達到了48%。 當然,世園會最核心的還是植物。青島世園會在原區域168種植物的基礎上,共配置設計植物種類1700多種,涵蓋了國內外各個地區、各個國家的不同植物。而最讓記者稱奇的,是蔬果園里的太空蔬果:超過100斤的巨型太空南瓜;小如雞蛋的太空雞蛋茄……這些與眾不同的植物讓人興趣盎然。“這個園里不單應用了太空蔬菜種子技術,還應用了無土栽培技術、立體栽培技術、太空艙種植技術、番茄樹種植技術,設置這個園子的初衷就是想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實現新的生態空間。”李志鵬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