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行業而言,最現實的解決路徑還是要加大技術以及商業模式方面的創新,以便更快速的解決這些問題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記者:張廣明
中國的光伏行業,與A股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不折不扣的是一個“政策市”。
對于行業而言,最現實的解決路徑還是要加大技術以及商業模式方面的創新,以便更快速的解決這些問題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記者:張廣明 中國的光伏行業,與A股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不折不扣的是一個“政策市”。 這在分布式光伏電站的發展上,體現得一覽無遺。 由于存在屋頂難找、收益率低、融資難等諸多問題,以及相關部門并沒有出臺相應的解決政策或是已出臺政策沒有落地的原因,導致今年上半年分布式項目的進展可謂是阻力重重,這與“雄心勃勃”的年度裝機規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不過,細究起來,這雖然與政策的不完善有關,但更大程度卻反應了整個光伏行業目前的一種生存狀態,即大多數企業只能被動依賴政策去解決行業發展中面臨的難題,而缺少主動通過一些新技術、新的商業思維去解決這些問題的意愿和能力。 以分布式光伏推廣中現存的幾大問題為例,諸如屋頂資源對接、融資難等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引入新的技術、新的業態模式來解決,比如通過互聯網等新技術的運用,上述問題均有逐步解決的希望,并非只有依靠政策這“華山一條路”。 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和市場,必然會面臨很多的不確定性。不過,這也恰恰可以避開爭相過獨木橋的激烈競爭。 光伏行業的發展,到了改變思維模式的時候了。應該更多的依靠創新,而不是總寄望于“政策”來解決行業發展中的所有難題。 “政策市”下的尷尬 在國家能源局6月中旬召開的《光伏發電建設和產業發展座談會》上,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在部署今年下半年的任務時,其中的第一條是堅持完成今年1000萬千瓦的增長目標,堅持光伏產品質量標準,堅持降低光伏發電成本。 此次會議給出的年度增長目標是1000萬千瓦,而不是此前行業內熟知的1400萬千瓦。對此,有業內人士解釋稱,今年分布式光伏裝機量能完成3GW至4GW就算是完成任務,加上6GW的地面光伏裝機目標,全年能完成總裝機目標在10GW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