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可林 攝 “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一句詞特別適合形容近些年來光伏人的心情,你猜是哪句?”趙剛(化名)是江浙一家大型光伏企業的管理層人士,他在和記者聊起行業的近況時,賣弄了一個文縐縐的關子。 但還沒等記者回答,他已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當然,趙剛所指的“此情”非“彼情”。他
影響或有限 退出價格協議,并不意味著公司就退出歐洲市場,他們完全可以通過公司全球各地的銷售網絡向歐洲各國供貨,這樣歐盟也無法監控 對于歐盟的態度,阿特斯表示,公司在歐洲的經營與銷售一直嚴格遵循歐盟價格承諾協議的規定內容和程序。 “盡管價格承諾協議中一些文字表述的隨意性,造成了條款含義模糊以及具體實施中的一些復雜情況,但阿特斯在歐盟的銷售業務一直嚴格遵守此項協議。”阿特斯強調,歐盟的制裁缺少法律依據,對此,阿特斯正在考慮通過采取法律手段來解決此案件,捍衛公司的正當權益。 昱輝陽光態度較為強硬,在3月歐盟指責其違規時,昱輝陽光就發布公告回應稱,將退出中國和歐盟之間的最低進口限價承諾。 昱輝陽光首席執行官李仙壽發給客戶的信中表示,“在退出MIP后,我們的首要重點將是OEM制造、改善品質、性能和成本。由于我們將不再受制于歐盟委員會的審查,客戶將不會被牽扯到歐盟委員會關于采購我們產品的任何調查中。因此,我們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及不確定性,確保客戶的最大利益。” 昱輝陽光的英國總經理伊恩·格洛弗(Ian Glover)則表示,該公司的目標是繼續通過其OEM網絡專門供應歐洲客戶,“我們作為歐洲市場供應商的地位將保持穩定。我們將從OEM生產中提供組件,這將不會受到MIP規定的影響。” 事實上,李仙壽在2013年接受記者采訪時就透露,昱輝從2012年已經開始規劃海外代工廠,這些代工廠分布在印度、波蘭、日本等各個地方,2013年5月后銷往歐洲市場的光伏產品就是出自于波蘭代工廠。 “昱輝陽光在全球各地都有定點代工網絡,退出價格協議,并不意味著公司退出歐洲市場,其還可以通過公司全球各地的銷售網絡向歐洲各國供貨,這樣歐盟也無法監控,這也是昱輝有別于其他光伏企業的優勢,也是其敢宣稱退出價格協議的底氣。”光伏行業專家趙玉文對媒體表示。 中盛光電也對媒體表示,事發后公司馬上配合了歐盟的核查,對于歐委會提出的相關疑問也一一作答,并且與歐委會召開了獨立聽證會,進行了深入溝通和對話。雖然一再澄清,中盛光電全球上下游整合的商業模式仍未得到歐委會的理解和支持,所以該公司決定不再通過中國市場發貨歐洲。 中盛光電的高管表示,退出MIP并不會對公司產生很大影響。“經過了幾年的布局,我們也有全球化的組件生產安排,未來將通過其他地區出口歐洲。”該高管表示,由于MIP協議規定的一些條款對于客戶來說較為復雜,為了避免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出現,退出MIP,通過其他地區出貨反而可以保障客戶的權益。 阿特斯在聲明中也強調,歐盟委員會所作的任何決定將不會對阿特斯2015年第二季度和全年的業績產生影響。 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業內人士也對記者坦言:“按照歐盟的價格承諾,中國組件沒太大優勢,特別在價格上,由于現在組件廠的利潤差,如果是建電站的話,還不如直接采購當地組件,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退出MIP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影響并不大。” 航禹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丁文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歐就光伏達成“價格承諾”協議,當時看來是一個雙贏的結果。但歐洲市場的急劇萎縮,導致了當時承諾價格和配額成為了一紙空談。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銷往歐洲的組件數量在5GW以內,較當初的7GW相差甚遠。在此背景下,2014年初,中歐將雙方的價格承諾下調至0.53歐,即便如此,也不能使歐洲市場重新振作起來。 “歐洲市場的不溫不火,已經成為了多數中國組件廠家‘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目標銷售國。”丁文磊認為,當時的價格協議在目前這樣一個市場情況下,基本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不過,丁文磊強調,即便如此,歐盟委員會依然不依不饒,以中國組件廠家不遵守承諾為由,多次要求對中國組件出口情況展開調查,這樣最后的結局就是,企業直接放棄歐盟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