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十月,呆在北京一周。穿梭在行業展會、行業論壇、行業聚會中。政府官員、專家、商協會負責人、企業老總、項目主管等等各色人等,大家熱議最多的,莫過于從國慶節前開始至今連續推出來的幾項與光伏電價相關的意向政策,其接踵而來的密度,著實讓許多光伏人都感到心驚肉跳。
新階段:是金融業,更是服務業 跟規模而走,逐補貼而居。 從戈壁到荒漠,從昔日煤田到今日山野,行走于開闊處,奔波在府衙間,個體電站規模從十兆瓦到數百兆瓦。不過短短三兩年間,我國就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光伏應用市場,其中的主角正是擁有全球產能絕對占比的中國光伏制造巨頭們,以及擁有強大資金實力和資源實力的央企國企。 政策的效力也同樣體現在分布式光伏方面,被國家能源局不斷立為標桿的浙江省嘉興市成為規模激增的典型。一方面秀洲區的“省級補貼政策洼地”,另一方面各區縣高達0.3元的地方度電補貼,當地屋頂分布式迅速熱火起來,號稱當地屋頂已幾乎用完。 政策之力,實可謂立竿見影! 光伏產業的這幾年“規模激漲期”,光伏企業的“業績成績單”,又不斷刺激了我國光伏制造業的產能激漲,更吸引了各路英豪進軍下游的投資熱情激漲。 這是一個以規模論英雄,以現金流為實力的階段。哪里可以開發大項目,哪里的補貼幅度和光照資源可以有更高的投資收益率,哪里就有英豪們的身影。從政府、行業到企業的報告里,業績規模的激漲成為最突出的成績,也成為實力的表現。 今天,國內光伏市場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初生小牛犢,我國能源大格局中,光伏電站裝機規模飛速增長已然超過60吉瓦,但同時,我國的光伏電力占比卻在一個相當低的水平。我們這個全球光伏裝機最大的國家,在光伏電占比方面的國際排名卻很靠后,與領先發展的國家差距甚大。 現有規模的有效利用已經成為能源大格局中的瓶頸問題。 先不想好誰要用,而只管多多建設。這就是過去的時期的典型特征。而今后,我們光伏人可能要轉而更關心光伏電在我國電網結構中的占比的變化;因為,新的階段已經到來,能被利用的光伏電才是有價值的。 符合用能單位需求的光伏電才是有價值的,而不是只需搞定政府、銀行就好。 光伏是金融業,但更應是服務業。 被動地跟著補貼走,過去的階段里,光伏人面潮荒野;此后的我們,或許需要降低對補貼的高度依賴,主動尋找自己的風景,找尋不一樣的春暖花開。 ![]() 泰爾茂廠區屋頂300kWp光伏發電項目由龍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該項目入選由杭州市經信委、杭州市發改委聯合評審發布的杭州市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項目。項目使用龍焱能源公司研發生產的碲化鎘薄膜組件,具有弱光性好、吸收能力強、穩定性高等特點,實現了在混凝土屋面上的平鋪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