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電力交易市場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對于行業內許多投資者而言,投資了一堆的分布式光伏電站,未來的出路在哪里?是拿在手里坐收電費?還是主動探索電力交易的新模式?
實際上,剩下的錢都是補貼的錢。但是,很多普通的民眾對這個事情的理解可能并不一定那么清醒,我個人深有體會,我第一次在德國付電費,拿到那個賬單,我一看,電費里面大約有50%的部分叫EEG。 ![]() 于金輝:每個人的賬單都顯示那個補貼? 范征:是的,都顯示EEG。這個EEG,是你所有銷售的成本所有發電成本加起來,才占整個一度電電費的50%多,剩下一部分全是補貼,這個補貼是通過國家的銀行帳戶補給了新能源發電企業。這在老百姓的眼里,補多少、換來多少新能源,是很明了的事。于是我就可以衡量了,到底要不要做這個事情。 另外,除了法律法規要求的補貼之外,我是不是還愿意一度電多花一分錢、兩分錢,去買100%的純新能源電力?如果這樣,我個人覺得,新能源的發展,就像剛才葉總介紹到的,也不需要去挨家挨戶去問要不要裝光伏,而是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因為新能源的售電商可以拿這個錢返回去投光伏電站,就是一個良性的循環,這在歐美國家是經常發生的,加州、德國、丹麥,很多綠色售電公司在做這樣的事。 于金輝:我想了解一下,這種定價是怎么定價的,它的定價體系是什么? 范征:您這個問題比較好!前一段時間,我們還開了個儲能定價的討論,討論儲能怎么去定價。包括發改委價格司的相關領導也說,對我們來講,不希望簡單地給你一個價格。儲能電池這么多,每個去定個價,那就太復雜了。 實際上真正成熟的電力市場中,就給一個市場價格,然后把電力分成不同的產品,有響應電網需求調頻的服務,有普通的供電服務,價格是不一樣的,波動是不一樣。 于金輝:這個明顯就是缺少一個交易平臺,沒有菜市場。馮老師,對這個問題,您有什么可以補充的嗎? 馮慶東:我覺得剛才范征老師講得很好。我們國家的電力市場還處于初期,剛剛開始,而且長期合同、長期交易占很大的比重,而無現貨市場。一個真正的市場,它是要有現貨的,剛才于所長說,就跟到市場買菜一樣,一定是有現貨的。這樣的話,這個市場機制才是靈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