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6年12月22-23日,由太陽能發電網、《太陽能發電》雜志主辦的“2016首屆中國分布式光伏品質建設高峰論壇”在京舉行,論壇以“光伏的品質主義”為主題,20多位來自電力、建筑與光伏行業的專家和學者,圍繞分布式光伏的市場秩序與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另外也可以看到,目前的光伏電站質量參差不齊,大量電站建設完以后,就面臨大量的運維壓力,這實際上不僅僅是工作壓力,也是把風險集中壓到了運維環節。 再者,現在的分布式光伏發展趨勢開始多元化,在建筑外圍護結構體系里,光伏產品、技術、系統全面運用的時代已經到來,不再是單一地應用。而且技術也更加精細化,在終端用戶,已經不僅僅滿足于發電功能,對建筑涉及的工業設計、建筑美學等都融合在了一起,未來甚至可能會提升到高端市場定制化的層面。 建筑師對品質主義的理解,需要提高到對產品系統的高品質要求層面,可能不是過去簡單的對發電的要求,而是附加一些工業設計美學、建筑美學的要求、產品質量的定義等等,把它們疊加起來重新定義品質主義。 那么,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其一,就是對屋面和建筑外部結構的分布式資源開發進行布局,這要前置到城市區域規劃中,在建筑設計乃至于項目前期的策劃階段就要考慮。 其二,就是市場的需求布局,也要提前考慮,這樣整個合理性就更高。 光伏要想走進千家萬戶,首先要走進建筑師群體。建筑師關注的重點是光伏產品作為建筑材料、建筑構件的藝術表現力和材料性能。作為建筑材料,保溫、防水、防火、隔熱等性能要求是必須的,發電將會成為部分建筑材料構件的附加特色。而對光伏發電效率的敏感度,建筑師可能不會太關注,他們更關注的是材料的表現性能。 所以,光伏群體應該與建筑師群體充分溝通,讓更多傳統建筑設計院和更多的建筑師參與進來,更深入的理解光伏產品和應用方向,這樣才能夠促進光電建筑一體化的發展。 在建筑單體的設計中,光伏行業和建筑師要密切的配合。結合建筑師的藝術創作,包括空間、功能等需求,在建筑設計中植入光伏的基因,把它們打造為渾然天成的建筑肌理。但有一點,就是要重視檢測工作,建議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工作前置到設計階段,在設計階段提供與系統匹配的、合理安全的預驗證支持,這樣有助于降低技術性風險。 關于運維,建議在設計階段增加運維專篇設計,作為預控風險的一個有效措施,這會非常有利于后期的投資風險控制。 “品質主義”不是一句口號,只有所有從業人員在功能疊加和運用上仔細思考,品質才會更有保障。我個人認為,所謂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嚴重的同質化和應用場景單一化導致市場空間狹窄是重要原因之一。 分布式時代的到來,意味著光伏行業的春天的到來。但現在很多企業一擁而上,恐怕會形成一股強勁的倒春寒。所以,我認為,分布式光伏與建筑師的攜手,或許是避免產生倒春寒的一個比較有效的措施。 讓我們身體力行,倡導品質主義,攜手迎接一個沒有倒春寒的春天。 (作者為杭州國電能源環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