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23日,由太陽能發電網、《太陽能發電》雜志主辦的“2016首屆中國分布式光伏品質建設高峰論壇”在京舉行,論壇以“光伏的品質主義”為主題,20多位來自電力、建筑與光伏行業的專家和學者,圍繞分布式光伏的市場秩序與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光伏建筑的設計是一種多專業的結合與融合 在2010年,我和南京大學的馮金龍老師做了一個研究生課題,聯合指導了一個學生魏偉做“建筑師視野的光伏建筑一體化研究”。這個研究有一個建筑學成果,就是揭示了建筑產品和光伏產品的邏輯矛盾。 光伏產品和建筑產品的不同本質在于,前者追求的是標準化、系列化、規;统杀绢I先,并且開發周期長。 但建筑不一樣,建筑是多樣的,多變的,功能多變,形式多變,技術綜合,講究個性定制。進入21世紀以后,建筑甚至與時尚潮流為伍,現在很多建筑是追求時尚的。 前面我們將光伏建筑歸納為五大因素,這里美學我們不去說了。其他四個方面,其實都和設計相關,設計的優劣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到實用性、發電量、安全性和經濟性。 由于光伏建筑設計不僅是孤立的建筑設計,也不是孤立的結構設計、構造設計、發電系統設計等等。不完全的統計,所涉及到的設計內容大致有,規劃設計,功能設計,建筑物理(防結露、熱工性能、隔聲等)設計,創意設計,產品設計,動漫設計,結構設計,安全性設計(如防風、防雨、防滲、防變形、防地震、防雷等),構造系統設計,集成組件設計,電力系統設計,設備負載、蓄電池、逆變器、孤島、防逆流、系統控制、獨立或并網電力線路設計,監控,施工組織設計(吊裝、工期、勞動力、質量控制、安全控制、文明施工等)。 這種設計的多專業結合,令光伏建筑設計變得非常復雜。 大家都知道的是,只要是和建筑相關的設計,都應該是建筑師牽頭。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國光伏建筑一體化發展到今天應該有十年以上了,但是建筑師卻很少參與進來。 產品設計師是無法代替建筑師的,工業設計師也代替不了,所以我不止一次的呼吁建筑師要加入到了解、學習、設計光伏建筑的實踐中來,創新的創造出建筑的新樣式、新形象、新語言。 所幸的是,已經有不少國外的建筑師投入到了光伏建筑一體化的研究和實踐中,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例子都是非常用心的設計,設計師非常理解光伏材料,也研究了光伏系統,更將光伏的特性充分的發揮了出來。 我們看到這樣的設計一定非常興奮,原來這些細部可以設計得如此精致,放大后也仍然很耐看。這表明光伏和建筑之間沒有鴻溝,是可以非常成功結合的,而且可以結合得非常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