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的立場并非不能統一,因為所有問題歸根結底實際只有一個,在電力普遍過剩和補貼缺口一時難以解決也并非某一個部門能獨立解決的大背景下,要么選擇限發和欠補,要么選擇暫時限裝
編者按(編輯/秋石): 最近光伏行業政策與市場雙方的博弈,有些膠著。一方面政策方似乎一直在“磨刀霍霍”,另一方面市場方則積極奔走力圖挽狂瀾于既倒。據說,就在昨日,有關部門還召集各方開了一整天的商討會,也吵了一整天的嘴,甚至截止本文發布時,也沒有什么明確的結果。 其實,就當下的行業形勢而言,雙方的立場并非不能統一,因為所有問題歸根結底實際只有一個,在電力普遍過剩和補貼缺口一時難以解決也并非某一個部門能獨立解決的大背景下,要么選擇限發和欠補,要么選擇暫時限裝。 經過近數年的高速發展,此時的光伏行業確實需要一些冷靜,以免重蹈前事覆轍。恰好,近日有業內資深人士給本網投稿一篇,探討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其文言辭懇切、對行業愛意頗深,更不乏客觀、理性思考,或能帶給業內諸君一些借鑒和啟發。 文章略長,請泡杯好茶,耐心閱讀。 ![]() 文|關二力 作者授權太陽能發電網獨家發布,轉載須獲本網授權 2013年,最高層提出發展新常態,要求經濟增長由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由此,全行業開始開展一場以去產能和提質增效為主的供給側改革。 而作為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新能源領域的排頭兵,中國光伏行業由于近年來的超高速發展,產能過剩造成的限電、限發及補貼拖欠等矛盾也一直如影隨形,行業同樣亟需一場供給側改革。 現狀不容樂觀 2014年-2017年的中國光伏市場,年年火爆,裝機容量增速驚世駭俗,行業成績舉世矚目。但這種傲人成績的背后,似乎卻很難經得起深層次的推敲。 在某些方面看來,中國光伏行業的狂飆突進并非與時俱進的高質量增長,比如片面追求數量增長、創新驅動乏力、市場化程度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