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山東省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8年)的通知,涵蓋新能源汽車、核電、智能電網及儲能、熱泵、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氫能、可燃冰、海洋能等領域。太陽能產業:力爭到2022年,全省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800萬千瓦左右; 到2028年,全省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40
二、發展形勢
三、發展思路、原則和目標
(一)發展思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決策部署,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方針,轉變發展方式,強化技術創新,完善體制機制,促進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積極推動新能源產業多元化、規模化、高質量發展,打造一批國內領先、在國際有影響力的產業集聚區和特色產業集群,逐步實現由“山東制造”向“山東智造”“山東創造”轉變,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發展原則。
統籌規劃,協調發展。統籌規劃新能源產業發展與經濟社會轉型、能源總體布局、生態環境保護以及新型城鎮化建設,堅持規劃引導、科學推進,注重規劃統籌協調發展,注重開發利用與產業提升、技術進步協調發展。統籌陸地和海洋經濟協調發展,拓展成長空間,形成自身發展新優勢與周邊協同互動新格局。
突出重點,優質發展。緊跟國內外新能源發展趨勢,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核電、智能電網及儲能等重點領域發展,依托項目拉動和產業帶動,大力提升新能源產業發展層次,壯大產業規模,促進新能源產業優質高效發展。
因地制宜,集聚發展。依據我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結合各市發展定位,明確各市新能源產業發展方向,培育壯大龍頭骨干企業,加強產業上下游協作,延伸產業鏈條。創新管理運營機制,推動“筑巢引新鳳”“無中生有”,培育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打造若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聚區和特色產業基地。
科技引領,創新發展。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山東特色,積極學習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不斷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健全完善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提高新能源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升級壯大。
(三)發展目標。未來5-10年,建成以創新引領、智能高效、龍頭帶動、集群發展為核心特征的新能源裝備制造體系,形成一批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知名企業和品牌;逐步構筑以綠色低碳、節能高效、多元互補、智慧互聯為主要特征的能源消費體系,新能源消費比重顯著提高,新能源供應基本滿足未來能源消費增量需求;力爭把新能源產業發展打造成為我省重要支柱產業,有效促進我省能源結構轉型與綠色低碳發展。
新能源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到2022年,全省新能源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7000億元,產業增加值力爭達到2400億元。到2028年,新能源產業總產值、增加值力爭分別達到12000億元和4000億元,成為全省新的重要支柱產業。
新能源應用規模不斷提高。到2022年,全省全口徑新能源開發利用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至9%左右,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4400萬千瓦左右,占省內電力裝機的30%左右。到2028年,全省全口徑新能源開發利用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力爭提高至15%左右,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500萬千瓦左右,占省內電力裝機的40%左右。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到2022年,新能源產業技術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3%以上,重點骨干企業技術研發投入占比達到5%左右;到2028年,全省新能源產業技術研發投入占比提高到5%以上,形成一批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力的自主技術、產品和品牌。
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大幅提升。到2022年,打造5個年產值過千億元、在全國競爭優勢突出的特色產業集群,培育10家產值過百億的全國知名的龍頭骨干企業,帶動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的配套企業。到2028年,新能源裝備大企業群體進一步壯大,區域特色和優勢更加突出,實現由新能源產業大省到新能源產業強省的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