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軍杰來源|太陽能發電網(轉載須授權)那些寄希望于業內企業暫緩擴張以化解“531”后市場嚴重失衡矛盾的光伏人,可能要失望了。就像是事先約好了一般,總部位于中國西部的兩家光伏企業,選擇了在同一天對“531”后公司仍在進行的擴張行為公開表態。四川通威集團副總裁胡榮柱表示,逆勢擴產,說明企業對自身競爭力有底氣。西安隆基
爭議的一方認為,通威今天的快速擴張,說明其并不拒絕向產業鏈下游擴張。特別是強勢接盤合肥賽維電池基地的做法,更是最有利的佐證。 資料顯示,合肥賽維公開掛牌轉讓價3.3億元,而在此數月前賽維LDK將其轉讓給合肥當地某企業時更是低至1.2億元,但通威最終的成交價卻高達8.7億元。 據說,該接盤價是通威與天合光能多達30多輪競標后的結果。 一些人由此認為,通威的表現實在太“初哥”,甚至給人慌不擇路之感。 但另一方卻認為,通威選擇在整個產業發展相對更為成熟的時候以高效技術路線實施擴張,更有可能是一種深思熟慮之后的戰略考量,其對合肥賽維電池基地的收購,表現出的正是其強勢上位的決心。而天合的做法,無疑是對一個未來龍頭的一種狙擊。 隆基股份:領跑者的最大贏家 ![]() 有人認為,隆基股份就像當年手機行業的諾基亞,通過單晶技術路線上位,打得多晶產能七零八落。 據公開數據顯示,自去年以來,隆基已連續九次宣布對單晶硅片降價,從5元多降至現在的3元左右,合計降幅近40%。 正是在這種快速、連續的降價下,國內眾多中小規模拉晶廠紛紛歇業倒閉,行業競爭格局一時改寫。 與此同時,隆基還兩次宣布向業界輸出其單晶技術方案。 2017年,隆基曾公開表態,愿與業界共享其解決單晶PERC組件初始光衰問題的LIR技術。近日,隆基股份總裁李振國再次表示,將無償提供方案幫助單晶硅片客戶將PERC組件首年衰減控制在2%以內、線性衰減控制在0.65%以內。 在2012年隆基股份成功登陸A股之后不久,《太陽能發電》雜志曾專訪了隆基股份創始人李振國,這位“技術控”企業家對筆者說,他這一輩子,其實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拉單晶。 而彼時的隆基,在中東部眾多“大佬級”光伏企業的光環下并不那么顯眼。或者說,在那個全民多晶的年代,整個單晶行業都還只是個行業小弟。 隨著西部地面電站市場發展進入后半程,國家能源局推出了旨在引導技術發展的領跑者基地項目,這讓整個單晶行業獲得了快速發展,其中尤以隆基風頭最勁。 甚至有不少人認為,領跑者的最主要獲益者,其實就是隆基。 而在隨后的行業產能擴張競賽中,隆基并沒有浪費這樣一次難得的上位機遇,幾乎將價格戰和規模戰演繹得淋漓盡致。 不過,突然而至的“531”,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隆基的擴張節奏。來自業內的消息顯示,隆基在“531”后一度暫時放緩了一些建設期項目的進度,還暫停了部分非主業項目投資計劃。 顯然,從近日表態來看,隆基選擇了繼續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