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勇編者按:作者鄭勇先生從事光伏行業多年,其萬字雄文《從綠電經濟時代的大視角,論我國光伏經濟的未來走向》,對光伏產業發展有著獨到解讀,本網授權刊載該文,為便于閱讀,特分拆為三篇文章連續刊發。本文為最后一篇。關鍵詞:光伏經濟、移動新能源產業、綠電經濟在宏觀經濟去杠桿和金融監管整頓同步疊加下,股市調整、房市調
(2)走差異化發展道路 從光伏的技術原理出發,摸索光伏創新應用,與終端產品整合、與消費者需求結合,實現“與眾不同,走差異化發展道路”的商業模式。 我國“騰沖--漠河線以東、長城線以南的大部分區域年光照時間少于1000小時”的資源現狀,決定了如果依靠光照資源發展光伏能源,很可能又會回到西部地面電站的舊有發展思維上。 ![]() 從光伏的技術原理出發去創新應用,恰恰正是要突破這一生產與負荷背離的矛盾。創新應用市場的開拓,要著眼于終端應用模式的創新,要發現或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在這方面,“即發即用、重在消納”的離網型或可移動終端產品應用是一種趨勢,這也能讓光伏能源賣個好價錢。 長遠地來看,隨著新一輪工業革命的興起,能源利用模式正在發生深刻地變革和升級,這已經不僅僅是能源技術的迭代,更是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模式的深刻變革。歷史也已經一再證明,能源利用模式的變革,正是歷次工業革命的力量之源和背后推手。 比如,蒸汽機的出現,把固態煤炭轉化為可移動的蒸汽能源,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決定性因素,并由此催生了煤炭經濟、船舶經濟、火車經濟的大發展,改變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格局。 而內燃機的出現,則把液態石油轉化為可移動的油氣能源,帶來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同時促進了石化經濟、汽車經濟、高端制造業經濟的突飛猛進,使得人類文明再次升級。 新一輪的工業革命興起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但石化能源主導下的能源利用模式,面臨著日益嚴峻的供應短缺和全球性環境問題,急需清潔的可再生的能源來替代。 新一輪工業革命具有兩個典型的特征,即信息化和清潔化,這將催生與終端同步移動的可再生能源的廣泛運用。而在目前的技術視野中,光伏能源是唯一具備上述兩個特殊條件(同步移動和可再生)的成熟的能源生產模式。 從理論上說,任何安裝了光伏發電設備的移動平臺,只要在有光照的地方就有動力來源,就可以脫離對其他能源的依賴,且能量來源取之不盡。在實際運用上,移動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也并非幻想,航天器正是其中的典型。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和光伏技術的進步,民用光伏移動設備將像手機或汽車一樣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生活中,這很可能會成為挖據光伏經濟價值最大化的主要方向之一。(鄭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