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美國發起針對中國光伏行業的首個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此次“雙反”調查,直接源于美國三家光伏企業連續倒閉。2011年9月1日,曾被寄予厚望的硅谷太陽能新星Solyndra宣布申請破產保護,1100名員工遭解雇。
據美國媒體報道,Solyndra公
現階段性產能過剩。“全球光伏產能已達到30GW~40GW;但實際市場需求,今年是20GW,明年是25GW左右。過剩的部分,需要用幾年的時間消化”。
2009年9月,時任無錫市委書記的楊衛澤在“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產業峰會”上提出,要全力打造千億級太陽能產業鏈和百億級風能產業鏈。 今年的市場形勢,讓這個目標蒙上陰影。楊二觀說,到“十二五”后期,達到1000個億,或許還是有可能的。 政府該不該出手?楊二觀認為,行業出現了問題,政府肯定會關注,即便出手,也是基于市場化原則,政府包辦是不現實的。 但浙江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沈福鑫不同意這樣的說法:“對政府來說,可做的事還很多,比如光伏行業設立門檻,已經成為必須。” 沈福鑫建議,中央和地方政府不能再鼓勵企業上馬光伏項目;必須立即引導光伏企業聯合、重組;必須積極開發國內市場,改變企業90%產品依靠出口的局面,政府可以在光伏并網上有更大作為。 浙江以中小企業為主,而中小企業走出困境,如果寄希望于政府扶持,這在沈看來,是最不可行也是最痛苦的。“央企、大型企業才是政府扶持的重點。” “中國光伏產品主要是用于出口,表明中國在光伏下游的應用方面,還是偏保守。”一位光伏企業人士大聲呼吁中國政府“救市”,“盡快啟動國內的太陽能市場,這不僅在環境方面對國家有利,同時也能減少企業在國際貿易中遇到的壓力。”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官員表示,按照今后五年的光伏發電規劃,每年將有300萬千瓦的國內市場,“5年后中國應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市場”。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一位常務理事表示,建設國內市場,基本點要“立足自力更生,不能依靠國外”,“政府要把可再生能源作為真正的替代能源,解決部門分割、利益集團分割造成的問題,這應該是一次可再生能源重大發展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