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昨日,北京市發改委、財政局、住建委聯合印發通知,擬在全市范圍實施六大陽光工程推動光伏發電應用,為此將提供強力的補貼支持,其中度電補貼最高可達0.4元補五年,以實現到2022年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占比達到10%以上的目標。可以預見,如此強力的政策激勵,必將推動光伏發電在北京市范圍內形成新一輪應用高潮。
而光伏組件呢,一直以來都是以地面電站為主,生產工藝主要考慮在滿足地面荷載所要求的強度下,追求經濟的最大化,結果組件的尺寸也是多種多樣。那么,如何統一兩者之間的尺寸差異呢? 我們就提出,選擇一定的建筑模數作為解決問題的技術措施,組件企業可根據各自的特點,給出一定的尺寸調節范圍,將尺寸的差異最小化。 再比如保障安全,幕墻是由面板和支承體系構成的建筑外圍護結構,光伏系統的線纜是通過橫梁和立柱敷設的,如果線纜出現漏電,支承體系也絕不能成為導體。按照建筑電氣的要求,我們就指導企業提供技術措施和解決方案。 比方說,可以選擇特低電壓(直流不大于120V),即便橫梁立柱導電,電壓也控制在安全范圍之內;如果不采取特低電壓,也可以采用繼電保護,線路一旦出現漏電,關斷器可迅速動作;當然,也可以選擇在布線型腔內進行加強絕緣,使支承體系形成雙重防護。 標準草案形成以后,我們高度重視參編企業的意見。為了便于討論,我們以課題組為單元,召開了三次工作會議。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太陽電池技術越來越多樣化,只有讓不同的技術用到最合適的地方,才能發揮出它的最大優勢。 比方說單晶硅組件,它就比較適合用在幕墻的非透光部位。逆變器也是這樣,隨著智能化的發展,它的功能越來越多。功能增加,成本也會增加。如果一味地講求功能全,勢必有些功能會閑置。 對于光伏幕墻來講,保障觸電安全和提高發電效率可能更加主要。所以,我們就引導企業針對幕墻和建筑電氣的要求,重點提出該企業產品的主要技術參數。 拋磚引玉:BIPV現在是一片藍海,它終究會成為一片紅海 與地面電站相比,光電建筑的應用形式更加豐富,初期BAPV的應用可能多一些,未來BIPV的應用可能會多起來。現在的BIPV還不太成熟,但發展空間巨大,需要有更多的創新企業涌現出來。《光伏幕墻應用指南》希望喚起更多的BIPV創新者。 這個標準計劃用1年時間完成,但開發試驗研究就用了7個多月。對于一項新產品或新技術的開發而言,7個月時間顯然是倉促的,何況參加開發研究的企業只有30多家。所以說,這個標準僅僅是開了一個頭,為BIPV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指向。其實,更大的發展還在后面呢。 請大家相信,BIPV是干不完的。中國的房子至少蓋了五千年了,還一直在蓋,因為總有新型的建筑不斷出現。(作者為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光電建筑委員會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