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25年,工業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廣泛應用,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綠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為2030年工業領域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通知原文如下: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十四五”工業
(八)構建綠色低碳技術體系 推動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抓緊部署前沿技術研究,完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強化科技創新對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支撐作用。 加快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突破。 針對基礎元器件和零部件、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實施一批節能減碳研究項目。集中優勢資源開展減碳零碳負碳技術、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零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復雜難用固廢無害化利用技術、新型節能及新能源材料技術、高效儲能材料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形成一批原創性科技成果。開展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再生資源分質分級利用技術、高端智能裝備再制造技術、高效節能環保裝備技術等共性技術研發,強化綠色低碳技術供給。 加強產業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布局。 加強基礎理論、基礎方法、前沿顛覆性技術布局,推進碳中和、二氧化碳移除與低成本利用等前沿綠色低碳技術研究。開展智能光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綠氫開發利用、一氧化碳發酵制酒精、二氧化碳負排放技術以及臭氧污染、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微塑料、游離態污染物等新型污染物治理技術裝備基礎研究,穩步推進團聚、微波除塵等技術集成創新。 加大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 定期編制發布低碳、節能、節水、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等綠色技術、裝備、產品目錄,遴選一批水平先進、經濟性好、推廣潛力大、市場亟需的工藝裝備技術,鼓勵企業加強設備更新和新產品規模化應用。重點推廣全廢鋼電弧爐短流程煉鋼、高選擇性催化、余熱高效回收利用、多污染物協同治理超低排放、加熱爐低氮燃燒、干法粒化除塵、工業廢水深度治理回用、高效提取分離、高效膜分離等工藝裝備技術。 組織制定重大技術推廣方案和供需對接指南。優化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低碳技術裝備、綠色材料應用。鼓勵各地方、各行業探索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新機制。 專欄8 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工程降碳技術。 推進低碳冶金、潔凈鋼冶煉、綠氫煉化、新型低碳膠凝材料、二氧化碳耦合制甲醇、高效低碳鋁電解、高參數煤氣發電、二氧化碳驅油、超低氮多孔介質無焰燃燒等技術的推廣應用。 減污技術。推進離子交換法脫硫脫硝、無磷水處理劑循環冷卻水處理、納米陶瓷膜污水處理、工業窯爐協同處置、原位熱脫附土壤修復、污泥低溫真空干化處理、高鹽廢水催化氧化處理等技術的推廣應用。 節能技術。推進鑄軋一體化無頭軋制、中低溫余熱利用、清潔高效水煤漿氣化、高熱值固體廢物燃料替代、微電網儲能、間接冷凝蒸發(數據中心)、鐵合金冶煉專用炭電極替代電極糊等技術推廣應用。 節水技術。推進循環冷卻水空冷節水、高含鹽水淡化管式膜、余能低溫多效海水淡化、焦化廢水高級催化氧化深度處理回用、固堿蒸發堿性冷凝水處理回用、MBR+反滲透印染廢水回用等技術推廣應用。 資源高效利用技術。推進全固廢免燒膠凝材料、全固廢生產綠色混凝土、鋼渣高效蒸汽粉磨、赤泥無害化制環保磚、工業副產石膏生產高強石膏粉及其制品、低值廢塑料熱裂解、退役動力電池精細化自動拆解等技術推廣應用。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新活力。 以市場為導向,鼓勵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實施綠色技術創新攻關行動,在綠色低碳領域培育建設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著力解決跨行業、跨領域關鍵共性技術問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整合科研院所、高校、產業園區等力量建立市場化運行的綠色技術創新聯合體。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支持建立綠色技術創新項目孵化器、創新創業基地。加快綠色低碳技術工程化產業化突破,發揮大企業支撐引領作用,培育制造業綠色競爭新優勢。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