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主題
融合發展、互補短板、互拓市場、創新應用
國內唯一的“風電+光伏+儲能+充電設施”創新合作平臺
一、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能源互聯網設備與技術分會
共同主辦:中國汽車傳播集團(中國能源報)
上海電器科學研究院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中國內燃機工
活動主題
融合發展、互補短板、互拓市場、創新應用
國內唯一的“風電+光伏+儲能+充電設施”創新合作平臺
一、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能源互聯網設備與技術分會
共同主辦:中國汽車傳播集團(中國能源報)
上海電器科學研究院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
支持單位: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
中國化工學會儲能工程專業委員會
承辦單位:中機聯華(北京)會展有限公司
二、活動概況
1、融合創新是彌補新能源單項技術短板的重要途徑
風電:大規模電站棄風嚴重,審批周期漫長,電網消納困難;
光伏:用戶側分布式電站項目規模小、交易成本高、市場推進慢;
儲能:單純儲能項目經濟性多數還不夠好,商業應用困難;
充電設施:作為功率負載,嚴重依賴配網擴容,電網審批困難。
融合發展、互補短板、互拓市場、創新應用,勢在必行。
2、“風+光+儲+充”=?
光伏/風電+儲能=改善出力波動,增強電網友好性,降低棄光棄風比例,爭取優先上網權;
光儲充=在經濟性和技術可行的前提下,無需依賴配網擴容的充電設施建設路徑,是進行充電設施大規模布局的利器;
分散式風電+儲能=風電進入用戶側市場;
鉛炭電池/退役鋰電池梯次利用的加入,為儲能技術提供了重要的經濟性技術方向;
“風光儲充”+行業級應用=“能源互聯網”,推動風光儲充技術在工業企業、工商業園區、開發區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構建特定行業應用技術壁壘,獲得差異化競爭優勢。
3、我們在做什么?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能源互聯網設備與技術分會,是國內唯一一個開展能源互聯網設備與技術行業工作的協會平臺,依托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廣闊的行業資源,同時攜手電力、石化、煤炭、可再生能源等兄弟協會,我們在積極推動“風光儲充”產業的融合發展:
2015年以來,中機聯開展分布式光伏走進機械工業骨干企業;
2016年,中機聯攜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等行業組織開展“光儲充+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內燃機測功發電+光伏+微網”等項目工作;
2017年4月,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成立能源互聯網設備與技術分會,以“能源互聯網”理念,推動風光儲充各項技術的融合創新和分行業、分區域應用。
為進一步推動產業發展,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和能源互聯網設備與技術分會定于2017年8月28-30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2017中國風光儲充技術與裝備展覽暨產業發展大會”,主要研討:
梳理風電、光伏、儲能、充電設施行業技術發展應用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研討風光儲充融合創新的可行模式和技術路徑;
研討風光儲充在不同行業的應用及項目機遇;
遴選優質企業,對接國家能源局能源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
入選能源互聯網關鍵設備與技術推薦目錄
【展會回顧】
上屆活動于2016年11.28-30日在國家會議中心(北京)成功舉辦,其中:“2016(第三屆)中國光伏電站投融資論壇”、“光伏與機械工業企業項目對接與技術創新研討會”、“2016中國儲能技術與應用大會”、“2016中國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大會”、“2016中國國際能源互聯網技術與應用大會”等會議活動共計1000余位業界專業人士參加,同期展覽1.1萬平方米,取得良好效果。
三、活動特點
1、組織部門權威
行業主管單位牽頭,直面產業政策的頂層設計;
2、指導作用突出,主題鮮明
政策層面指導:圍繞《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開展最新政策研討和解讀;
市場層面引導:探討“風光儲充”技術解決方案,對接汽車、內燃機等不同行業需求,對接能源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需求;
3、產業融合創新,直擊風光儲充產業發展痛點
推動風光儲充產業融合創新:為風光儲充行業的金融、技術、裝備、工程提供“融合·創新·協作”平臺;
四、活動安排
會議活動:2017中國風光儲充技術融合創新產業應用發展大會
Day1上午—全體會議(Room I)
主會場:風光儲充產業的挑戰、應對策略和發展模式
研討單個產業發展態勢,存在的問題、面臨的挑戰、應對策略和發展模式,分享成功企業的實踐經驗。
我國光伏產業形勢分析與政策解讀;
我國風電產業形勢分析與政策解讀;
我國儲能產業形勢分析與政策解讀;
我國新能源汽車與充電設施產業形勢分析與政策解讀;
風光儲充融合創新的模式與發展策略;
重點企業的實踐與探索;
Day1下午--專題會議(Room II~V)
對單個產業領域技術的進一步研討,與會專家與企業交流各自行業目前的技術現狀和進展情況,特別是熱點技術領域。
專題會議1:(Room II)
第四屆中國光伏技術創新應用暨投融資論壇
高效光伏組件技術進展;
分布式光伏發展模式與創新應用;
并網技術(裝備)及微網技術(裝備)研討
分布式光伏投融資政策與新模式研討;
專題會議2:(Room III)
第二屆中國儲能技術與應用大會:技術的發展
鉛酸電池技術發展;
鉛炭電池技術發展;
鋰電池技術發展;
液流電池技術發展;
相變儲能技術發展;
超級電容、飛輪儲能等技術發展;
專題會議3:(Room IV)
首屆中國充電樁城市網絡建設與運營大會
先進充電設施的技術產品現狀與發展;
城市充電設施網絡建設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充電設施運營模式研究;
專題會議4:(Room V)
分散式風電、小微風機與需求側應用技術會議
低風速風機技術發展;
小微風機技術發展及應用;
分散式風電發展現狀;
分散式風電、小微風機在需求側應用的技術與案例;
Day2--產業模式與融合創新
研討風光儲充融合發展的技術路徑、應用項目和投融資模式,研究融合創新的難點、可能存在的問題,及需要調整的政策。
主題會議:“風光儲充”的應用模式與投融資論壇
“風光儲”協同發展及在大規模風電站/光伏電站中的應用;
“光儲”技術(裝備)發展及在分布式項目中的應用;
利用“光儲充”技術,推動充電設施快速建設;
“風光儲充”技術在不同行業/領域中的應用(戶用、工商業企業和園區、汽車、內燃機、倉儲等)
“風光儲充”與能源互聯網:技術研究與項目對接;
鉛炭電池、梯次利用鋰電對風光儲充應用的價值和集成技術;
投融資模式的創新:如何適應“風光儲充”的融合發展;
在“風光儲充”融合發展背景下的電網政策調整和建議;
Day2下午—項目對接和上下游交流會
為風光儲充企業與用戶行業和項目單位提供對接交流平臺:針對特定行業和能源局能源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
專題會議1:(Room II)
1、“光儲充”與汽車、內燃機行業項目對接和上下游交流會
汽車骨干企業的光儲充項目交流;
內燃機骨干企業的光儲+微網項目交流;
專題會議2:(Room III)
2、“風光儲充”與能源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對接交流會
能源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單位(公示項目)與“風光儲充”企業之間的項目對接與交流;
產業園區與“風光儲充”企業之間的項目對接與交流;
展覽安排:2017中國風光儲充技術與裝備展
1、風電展品—
集中式電站:新能源電力公司、獨立電力生產商、風力電站開發商、EPC系統集成商、電站運營維護商、風力電站投資商等;風力發電技術與設備:風力發電機組、風輪、風力發電技術與設備;
電網接入:并網逆變器、智能輸配電技術及設備、智能電網通信技術及設備、智能變電站系統及設備、微電網系統及設備、智能調度、智能安全防護系統、智能高低壓開關、電站發電量監控系統等;
材料、控制、傳動及機構部件設備:風電葉片、機艙罩、主控系統、偏航系統、變槳系統、傳感器、變流器、發電機系統、齒輪箱、制動器、軸承、減速機、測風設備、防雷設備、儲能設備、升降設備、電線電纜、檢測設備等;
2、光伏展品—
光伏相關零部件:光伏組件/電池、光伏逆變器、光伏支架系統、跟蹤系統、匯流箱、直流柜、變壓器、控制器、蓄電池、轉換器、記錄儀、監視器、光伏電線電纜等;
光伏電站及系統工程:儲能系統、輕型直流設備、運行監控裝置、并網控制系統、檢測設備、光伏電站的自動化與信息化設備、光伏發電系統應用等;
3、儲能展品—
儲能技術:各種儲能電池;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超導電磁儲能、超級電容器儲能、蓄熱/蓄冷儲能、相變儲熱、儲氫技術、插電式電動車儲能等;
儲能系統:發電側、輸電側、配電側、用電側、工業節能用儲能技術等;
儲能應用及電站: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網儲能應用,分布式儲能應用,太陽能發電技術、微電網等;配套設備及儲能材料;儲能用戶及配套服務類。
4、充電樁展品—
充電樁、充電機、充電柜、換電設備等;無線充電樁相關產品和技術等;充電連接器、電纜、充電終端及相關配套技術等;充電機監控管理系統、配電監控系統、通訊管理監控系統、安防系統;充電站智能網絡項目規劃及成果展示;動力電池及電池管理系統、分布式微電網、儲能電池及系統;充(換)電站智能電網解決方案及高低壓電氣設備等;電動汽車充電設施設計/建設/運營及投融資機構展示、科研高校研究成果展示等。
五、活動地點·時間
展覽地點:北京·國家會議中心
會議活動:2017年8月28-30日(9:00-17:00)
展覽時間:2017年8月28-30日(9:00-17:00)
六、活動價格
會議注冊費:3600元/會議全程(3日)
展覽費用:光地:1300元/平方米,標準展位:13800元/標展
贊助事宜請聯系主辦方
七、聯系方式: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能源互聯網設備與技術分會
李小穎:01068539117 13718357986
王 靜:01068531938 15201571904
郵 箱:Lixiaoy168@126.com
wangjingzj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