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正損害但并未阻止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增長。由于史無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將迎來20年中的首度下降。鑒于政府的扶持政策,可再生能源預期在2021年恢復增長勢頭,大多數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的項目將在2021年并網。PART2國際能源署(IEA)預測,由于供應鏈中斷、封鎖措施和社交
PART1 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正損害但并未阻止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增長。由于史無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將迎來20年中的首度下降。鑒于政府的扶持政策,可再生能源預期在2021年恢復增長勢頭,大多數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的項目將在2021年并網。
國際能源署(IEA)預測,由于供應鏈中斷、封鎖措施和社交隔離導致的項目建設延期,以及新出現的融資挑戰,2020年可在生能源凈增裝機容量將同比下降13%。盡管如此,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仍將增長6%,超過了北美和歐洲電力系統的總和。
2021年,可再生能源將顯示出其韌性——大部分延期的項目都有望并網,新增裝機容量出現反彈。屆時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將達到2019年同等水平。盡管裝機容量會出現反彈,但2020年和2021年的綜合增長仍將比IEA在2019年10月發布的預測低近10%。
太陽能光伏發電和風電將占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的86%,但與2019年相比,二者的年度增長預計分別下降18%和12%。由于大多數儲備項目已經完成融資并開始建設,大規模集中式的光伏發電和風電將會出現反彈趨勢。然而,預計在2020年完成融資關閉并在2021年投入運營的項目仍存在不確定性。此外,由于個人和小型企業將重新考慮投資決策,分布式光伏應用的恢復速度較慢,預計2021年全部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將低于2019年。
新冠肺炎疫情對交付周期較長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例如水電、海上風電、光熱和地熱)的影響有限。受中國兩個大型水電項目投產的驅動,預計2020年和2021年水電裝機容量均將有所增加,并助力可再生能源的反彈趨勢。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數項目已經完成融資并開工建設,對海上風電的預測保持不變。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生物燃料的前景影響較大。預計2020年,交通生物燃料產量將下降13%,是近20年來首次下降。2020年,汽油需求將下降9%,柴油下降6%左右,進而限制了強制性政策導致的生物燃料消費。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某些影響或許是暫時的。如果2021年交通燃料的需求出現反彈,則生物燃料產量可能會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但這仍然比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對2021年的預測低5%。一些國家由于低油價而暫停了新的支持政策,這可能會對生物燃料增長產生更長期的影響。
2020年可再生能源供熱消費量也可能下降。在封鎖期間,商業、工業和建筑活動減少,大多數供熱需求大的產業受到沖擊,預計工業部門的可再生能源熱消費將降低。此外,目前較低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正在影響可再生供熱燃料和技術的成本競爭力:由于缺乏更強有力的政策,許多從化石燃料供熱轉向可再生能源或電力解決方案的計劃投資可能會推遲或取消。
今年年初,多個市場的可再生能源已經面臨融資、政策不確定性和并網方面的挑戰,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加劇這些擔憂。然而,各國政府有機會扭轉這一趨勢,將可再生能源投資作為重振經濟的刺激計劃的關鍵部分。這為利用可負擔得起的可再生能源帶來的結構性紅利提供了前景,包括創造就業機會和經濟發展的機會,同時減少排放并促進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