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d Mackenzie本周發表的一份報告稱,至2040年,綠色氫能成本降幅將高達64%。這與多位其他專家的預測基本一致。雖然如此,還有多人表示,早在2030年,氫能的競爭力就會顯現。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數字表明了綠色氫能在成本的道路上還要走多遠才能被真正視為一種選擇。對于那些可能沒有注意到這一廣受期待的神奇燃料的
Wood Mackenzie本周發表的一份報告稱,至2040年,綠色氫能成本降幅將高達64%。這與多位其他專家的預測基本一致。雖然如此,還有多人表示,早在2030年,氫能的競爭力就會顯現。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數字表明了綠色氫能在成本的道路上還要走多遠才能被真正視為一種選擇。對于那些可能沒有注意到這一廣受期待的神奇燃料的讀者來說,綠色氫能中的"綠色"源自大量可再生能源,這些能源可為用水生產綠色氫能的工藝流程提供動力,而目前使用的"灰色"氫能則來自以化石燃料為動力的能源密集型工藝流程。'藍色'氫能則是另一種使用天然氣的變體。 毫無疑問,對于"綠色氫能"的需求是絕對存在的。作為一種能源,與其他現有方案相比,氫能一直被視為更佳選擇之一。氫能可以將經濟體中一些能耗更大的部分,如金屬、水泥乃至交通運輸中的航運,轉換為更加綠色的燃料。許多國家以及歐盟制定的新冠疫情之后的刺激計劃都堅定的把綠色氫能作為綠色燃料的一大希望,從而推動了綠色氫能的開發。從沙特到美國,再到澳大利亞,各國都不甘落后。 Woodmac表示,過去10個月,已公布的綠色氫能項目已從3.5GW增至逾15GW,足夠大的體量和穩定的發展足以令這個新生市場初具規模。 "總體而言,到2040年,綠色氫能的生產成本將與化石燃料氫能不相上下。在一些國家,這會出現在2030年,比如德國。鑒于目前所見的規模,21世紀二十年代很可能是氫能的十年。 Wood Mackenzie高級研究分析師兼報告作者Ben Gallagher表示,"化石燃料價格的上漲會提升綠色競爭力,為在未來數年使用這項技術提供充分的理由。" 正如研究報告中所指出的那樣,30美元/MWh(合2.20盧比/Kwh)以下的可再生能源電價和高利用率仍將是提升競爭力的必要條件。考慮到我們在印度所見的發展趨勢,以及印度全天候拍賣的可再生能源項目,這似乎并不遙遠。 Woodmac預測稱,由于天然氣價格的預期上漲,灰氫將繼續保持其相對于綠氫的成本優勢,這種狀況或會持續至2040年。 藍氫的成本也會上升,至2040年將增加59%。藍氫的成功與備受關注的碳捕集與封存技術(CCS)的成功有關,但CCS技術一直受到高成本和項目取消的困擾。 然而,考慮到氫燃料研究的投資規模,很明顯,未來幾年會出現具備一定規模的氫能經濟,特別是在歐盟。歐盟似已將部分種類的能源在歐洲大陸領導地位的復蘇作為基石。綠色氫能是歐盟綠色新政的核心,德國承諾投資90億歐元(合106億美元)創建本地綠色氫能產能。 對于印度來說,對于這一綠色能源新領域的關注力度充其量只能算在緩慢增長。最有希望的消息或來自印度最大的私營企業Reliance Industries Limited。該公司董事長Mukesh Ambani宣布,至2035年,公司要成為一家零碳排放公司,這將通過在下一階段的發展中引入清潔技術和能源來實現。 人們普遍認為,這意味著對綠色氫能生產的推動。當然,所需的資金和公司強大的執行力也令Reliance Industries Limited成為實質意義上的競爭者。在年度股東大會上,Mukesh Ambani曾表示:"我們將開發下一代碳捕獲和儲存技術。我們正在評估新型催化和電化學轉化技術,以二氧化碳作為一種有價值的原料。我們將使用清潔電力和氫能取代交通燃料。結合公司在數字、電力電子、先進材料和電化學方面的優勢,打造電解器和燃料電池全棧解決方案。" 此外,NTPC Limited也為了解這一領域早早采取了行動,如呼吁使用氫動力公交車等。 綠色氫能背后的一個重要假設是,待轉換的能源本身就是以太陽能為動力的。因而對于印度的太陽能+風能領域而言,這種新氫能經濟取得突破至關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