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我國碳排放達峰行動今年有望加速啟動,各部門加快謀劃碳達峰時間表和路線圖,“降碳”將成為產業轉型和能源結構調整主題。按照“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要求,到203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我國碳排放達峰行動今年有望加速啟動,各部門加快謀劃碳達峰時間表和路線圖,“降碳”將成為產業轉型和能源結構調整主題。 按照“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要求,到203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目前各部門正加緊制定碳達峰路線圖。 生態環境部明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國家發改委要求,堅持和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央行將以促進實現碳達峰為目標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部則繼續關注鋼鐵行業等高耗能產業調整。工信部節能司副司長尤勇說:“重點可能要放在鋼鐵、建材、化工幾個高耗能行業上,探索建立綠色工業的低碳報告制度;協同推進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訊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完善綠色產品的標準體系,培育一批骨干企業,加大綠色產品的供應保障。”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說,各地尤其要審慎發展高碳、高耗能產業,“‘十四五’期間,還有些地方正在謀劃的一些煤電等高碳項目排放將延續到2050年后,這會給其他一些低碳行業的技術發展空間形成壓縮趨勢,地方必須摒棄舊有觀念,全面鼓勵技術創新。根據各個地方情況,做一些碳預算的工作,經濟發展水平高、綠色發展基礎比較好、生態文明創建積極性高的地區,要率先實現碳達峰。”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