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持續加碼,推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步伐顯著加快。近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時間表和路線圖,標志著我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駛入快車道。 業內認為,這一政策是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意味著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邁向更深層次、更廣范圍的全面加速階段。 市場建設步入快車道 《通知》指出,湖北電力現貨市場要在2025年6月底前、浙江電力現貨市場要在2025年底前轉入正式運行,安徽、陜西力爭在2026年6月底前轉入正式運行。2025年底前,福建、四川、遼寧、重慶、湖南、寧夏、江蘇、河北南網、江西、河南、上海、吉林、黑龍江、新疆、蒙東、青海要啟動現貨市場連續結算試運行。南方區域電力現貨市場要啟動連續結算試運行,京津冀電力市場要創造條件啟動模擬試運行,省間現貨市場要實現發電企業參與省間現貨購電,并加緊研究售電公司、電力用戶直接參與省間現貨交易的機制。 《通知》強調,電力現貨市場連續運行一年以上,且經第三方評估滿足《電力現貨市場基本規則(試行)》規定的正式運行啟動條件的,可按程序轉入正式運行!锻ㄖ愤明確,要圍繞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求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2025年底前基本實現電力現貨市場全覆蓋,全面開展連續結算運行,充分發揮現貨市場發現價格、調節供需的關鍵作用。 業內人士認為,通過明確時間節點,推動跨省電力資源流動,緩解新能源富集地區與負荷中心的結構性矛盾等系列政策的出臺,不僅體現了國家推進電力市場改革的決心和力度,也為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指明了清晰方向。具體而言,明確各省電力現貨市場2025年底前基本實現現貨市場全覆蓋,將有效打破地域壁壘,促進跨省電力資源優化配置,支撐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我國電力市場建設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偉大實踐。”電力行業資深專家趙克斌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全國電力市場如火如荼推進的背景下,無論是提出政策規則的改進建議,還是進行相關決策,都必須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并注重收集數據與分析,讓數據說話。電力市場政策和規則設計,要緊密結合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產業經濟結構、整體承受能力,以有效推動社會經濟健康平穩發展。誠然,探索和構建適應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市場,面臨著來自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的嚴峻挑戰。當電力市場的固有特性遇到出力具有天氣特性近乎“零”邊際成本的新能源時,電力市場設計者面前沒有現成的“教案”,唯有不斷探索。 電力現貨改革成效初顯 在政策的有力推動下,我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截至目前,已有5個省電力現貨市場和1個省間電力現貨市場轉入正式運行,現貨市場試點穩步推進、市場化機制逐步完善、價格發現和供需調節功能增強、跨省交易壁壘逐步打破。 “作為全國首批8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之一,甘肅電力現貨市場于2024年正式運行,實現多項突破!睆B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經營主體擴容方面,參與用戶從5家增至380余家,月度用電規模達51億千瓦時,覆蓋全省用電量51%;交易機制創新領域,首創新能源報量報價、用戶參與市場等模式,解決新能源負電價困境;系統效益顯著,通過現貨市場價格信號,省內用電高峰轉移至新能源出力時段,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納效率。甘肅電力現貨市場取得了“全國首家完整月結算”“全國首家新能源報量報價參與市場”“全國唯一一家用戶報量報價參與市場”等多項成績。 趙克斌表示,甘肅的亮點不在于用戶日前市場的報量報價,而在于新能源高占比市場的大膽突破,包括新能源全電量高比例入市,取消中長期簽約電量比例與峰平谷人為化段限價,水電在全國率先入市,電力市場平穩有效運行等方面。僅僅從這幾個方面而言,甘肅作為首批電力現貨試點省的“先峰”經驗與精神值得各地借鑒與學習。 甘肅的實踐表明,現貨市場的建設和運行可以有效促進新能源消納,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助力實現“雙碳”目標。通過不斷健全完善電力市場交易機制,市場調節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使得省內用電高峰由晚高峰18時移至中午11時,這一變化不僅有力促進新能源消納,也大大減輕高峰期供電壓力,并有效降低電力成本。 “目前,甘肅的所有工商業用戶、火電機組、水電機組、新能源場站、儲能等已經全面入市。”趙克斌表示,值得一提的是,甘肅新能源場站在電力現貨市場試點之初就已經大規模入市,水電機組在2025年全面入市。甘肅的電力市場化程度為全國最高。 南方區域、京津冀等跨省市場試點的推進,為區域間電力交易規則統一、利益協調提供實踐基礎。省間現貨市場要實現發電企業參與省間現貨購電,并加緊研究售電公司、電力用戶直接參與省間現貨交易的機制。這將有助于打破省間交易壁壘,促進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 共推電力現貨市場行穩致遠 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是電力市場改革的核心任務,也是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重要基石。盡管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仍面臨一些挑戰,需各方共同努力,推動電力現貨市場行穩致遠。 業內建議,下一步需要細化市場規則與監管體系,確保公平公正。未來要進一步明確第三方評估標準,如《電力現貨市場基本規則(試行)》執行細則,確保各省市場轉入正式運行的公平性與合規性。加強市場監管,防止市場操縱、價格壟斷等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電力市場化改革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市場‘有效’與政府‘有為’兩個作用!壁w克斌分析,“管市場就要懂市場”。隨著現貨市場在全國范圍的全面推進,如何仔細甄別電力現貨市場中的“策略性報價”與“行使市場操縱力”邊界,時刻需要相關主管部門、監管機構的工作到位。建議加強電力市場監管,包括開展市場力專項監管,完善監管手段、提升監管能力以及重視監管隊伍建設顯得重要而緊迫。 “未來要深化區域協同機制,解決省間交易壁壘。”趙克斌指出,當前省間現貨市場僅允許發電企業參與,需加快研究售電公司、用戶直接參與機制,并協調區域間利益分配矛盾。建立健全區域協同機制,促進跨省電力交易順暢進行。省內市場空間或規模不大、新能源高占比市場、火電容量集中度較高省級電力市場,發電機組更容易在現貨市場行使其市場力。“例如:市場集中度高的煤電機組可以通過少簽中長期合約電量,在現貨市場通過報價策略提升現貨電價行使市場力而獲取額外收益。” 另外,業內建議,需完善中小型發電企業、用戶參與市場的風險對沖工具,如電力期貨,并加強市場力監測,防止價格操縱等壟斷行為。同時,培育多元化經營主體,提高市場活躍度和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