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表示,日本可能會為開發商提供更優厚的條件,以建設大型海上風電場。在全球項目因成本飆升和延遲而陷入低迷之際,日本希望讓其能源雄心重回正軌。 日本政府的目標是到2040年擁有45吉瓦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這對于減少該國對進口煤炭和天然氣發電的依賴、減少碳排放和加強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但在經歷了三輪大規模產能競標后,海上風電計劃陷入停滯。在2021年日本政府首次拍賣中勝出的三菱在2月份警告稱,成本飆升已迫使其重新審視計劃。目前該公司還沒有開始任何項目的建設。 在三菱發出警告并計入逾3億美元海上風電損失之前,丹麥的Orsted去年決定在全球重組中退出日本。 三位業內消息人士稱,殼牌公司最近也裁減了專注于日本海上風電的團隊,以縮減低碳業務。 殼牌拒絕就其海上風電業務置評,但表示“正在不斷評估優化全球投資組合的機會”。 隨著歐洲、美國和亞洲的運營商放棄或縮減可再生能源項目,全球可再生能源面臨困境。為了應對這一困境,日本政府正與業內人士舉行會談。業內人士正敦促采取一系列措施來降低風險并幫助削減項目成本。 據政府文件和知情人士透露,潛在的變化包括,當局正在考慮將項目期限從目前的30年延長至40年,并明確沿海航行法律,允許懸掛非日本國旗的船只在海上風電場區域航行。 業內人士也在推動容量拍賣,這將使公用事業和工業買家能夠根據多年合同而不是年度合同鎖定電力。此外,海上風電行業希望政府為大型工業用戶提供稅收減免或補貼,以換取簽署長期風電購買協議,但消息人士稱,鑒于日本政府已經為應對價格上漲的家庭提供了大量支持,這一提議不太可能實現。 迄今為止,日本已拍賣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約為其目標容量的十分之一。 日本經濟產業省承認,可再生能源和其他低碳解決方案可能無法達到目標,因此,到2040年日本可能需要將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增加10%以上,達到約7400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