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廣西平南縣大成工業園內,平南縣飛騰紡織有限公司電工在南方電網廣西貴港平南供電局服務人員的指導下合上光伏上網開關。隨著光伏板傳輸的電流匯集,電能表數字交替上升,標志著該公司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正式并網發電。 該公司利用廠房屋頂建設了裝機容量為1715千瓦的光伏電站,所發電力就近接入廠房配電系統,通過“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實現“綠色收益”。 這樣的綠色轉型場景正在八桂大地不斷涌現。近年來,隨著“千家萬戶沐光行動”深入實施,“光伏+”深度融入廣西城鄉產業,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以電網平臺為支撐,推動構建“光伏+工業”“光伏+種植”“光伏+旅游”等多元發展格局。截至今年4月,廣西光伏裝機容量2405.9萬千瓦,同比增長78.4%,比2020年增長超十倍。 在藤縣工業園區,一批陶瓷企業通過“光伏+產業”模式,讓閑置的屋頂資源變身“陽光銀行”,為企業帶來新的收益增長點。“過去曬屋頂,現在曬收益。”廣西森工東騰人造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仇亞成說,在當地供電部門“一站式”服務助力下,公司僅用45天就完成并網,截至今年4月已發光伏綠電超1100萬千瓦時。 在百色市樂業縣岜木村、全達村、仁龍村大灣屯,曾經荒蕪的4224余畝鹽堿地,搖身一變成為生產光伏綠電的“藍色海洋”。南方電網廣西新電力集團樂業供電公司創新推出專業團隊、專項流程、專屬跟蹤“三專”服務,幫助客戶提前3個月完成并網接入。如今,三大光伏基地裝機容量達150兆瓦,年發綠電約3.75億千瓦時,助力當地村民戶均年增收2.7萬元。 為推進“千家萬戶沐光行動”,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通過修編業務指導書、優化并網技術原則、提供“一站式”辦電服務、推行數字化服務等舉措,暢通綠電接入“最后一公里”。在該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AI數字員工“阿度”可為新能源安全并網咨詢等提供智能支持,能源全景監測平臺大屏上數據實時跳動,全區新能源實時出力曲線等關鍵信息盡在“云端”掌控。 “我們運用AI技術,結合人工預報,搭建預測模型庫,研發光伏發電預測等五大平臺,提高負荷與可再生發電預測水平,支撐電力可靠供應與新能源消納。”該中心副總經理鄒清林說。 面對大規模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對電網安全運行的挑戰,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加快提升電網承載能力,“十四五”前4年累計投資641.4億元升級電網,今年規劃投資超145億元,全面夯實電網基座的同時,推進電網數字化轉型,部署海量智能終端,結合人工智能技術,提升電網“可觀、可測、可控、可調”水平。 在堅強電網支撐下,“光伏+”串起“增收鏈”。在賓陽縣洋橋鎮高嶺村,廣西虹橋農業投資公司與光伏發電企業共同打造“板上發電、板下種植”的“農光互補”模式,香芋、南瓜等作物長勢喜人;在蒙山縣新圩鎮屯巴山“茶光互補”基地,3000多畝茶樹迎來首批夏茶采摘,該基地還將規劃建設集六堡茶生產、光伏發電、旅游觀光于一體的茶旅生態園。 從“光伏+種植”到“光伏+工業”“光伏+旅游”,綠色電力催生出“一份資源、多重收益”的良好生態模式。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戰略規劃部副總經理李小偉說,公司將持續優化電網規劃,加快推進分布式光伏“可觀、可測、可控、可調”能力建設,助力實現“雙碳”目標與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