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班加羅爾納米與軟物質科學中心(CeNS)宣布在綠色氫能技術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成功開發出一種完全依賴太陽能驅動的水分解制氫裝置。 該研究項目獲得了印度科技部的支持,采用了創新的n-i-p型異質結結構設計,通過將n型二氧化鈦、本征硅和p型氧化鎳半導體層進行精確堆疊,有效提升了電荷分離和傳輸效率。研究團隊使用工業化磁控濺射技術進行材料沉積,在確保制造精度的同時,也為大規模生產提供了可能。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該裝置實現了高達600毫伏的表面光電壓和僅為0.11 VRHE的起始電位,展現出優異的太陽能制氫性能。其具備更強的光吸收能力、更快的電荷傳輸速度以及更低的復合損耗,正是實現高效光解水制氫的關鍵因素。實驗表明,在堿性環境下連續運行10小時后,裝置性能僅下降4%,其長期穩定性在同類硅基光電化學系統中較為罕見。 項目負責人Ashutosh K. Singh博士指出,這項新技術融合了高效率、低能耗、良好穩定性和低成本四大優勢。他表示,通過合理的材料選擇與異質結構設計,團隊為未來太陽能—氫能系統的規模化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經過進一步優化后,該技術有望廣泛應用于家庭及工業領域的氫能解決方案。 這一研究成果不僅攻克了硅基光電化學系統在穩定性方面的長期難題,也為全球綠色氫能的發展開辟了新的技術方向。隨著對可再生能源技術持續投入,相關國家正不斷加強在清潔能源研發領域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