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上網前夕光伏業迎來技術創新高峰期。,“組件企業不賺錢這個現象是不健康的。光伏行業是否需要有幾百家組件廠也是值得探討的。我覺得光伏行業組件廠商保持在20家之內是比較健康的,所以,未來一段時期,行業內可能會有一些整合產生。”
在剛剛落幕不久的2018年SNEC光伏展上,一種依托被稱為PERC高效技術而生產出的光伏電池、組件,占據了幾乎所有光伏“龍頭”展臺上最顯著的位置。
還不僅如此,從今年公布的第三批領跑者計劃招標結果來看,在七大第三批領跑者基地總計33個發電項目當中,采用PERC技術的項目達22個,PERC高效技術占比高達66.7%。
種種趨勢顯示,作為“新兵”,2014年就是以PERC高效技術,切入光伏產業的晉能科技在技術路線上踩對了點,布局也恰到好處。
在日前管理層下發了《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旨在“加強光伏規模管理、加速補貼下降”的背景下,晉能科技總經理楊立友博士接受了《證券日報》記者的采訪,他表示,“以PERC為代表的高效技術迭代升級,為光伏產業步入高效化、智能化時代提供了巨大的助力。尤其是在產業跨入平價上網的前夕,市場對高效創新技術、度電成本降低的訴求越發迫切。”
由此可見,以PERC為代表的一批諸如半片、疊瓦等技術的最新產業化成果,集中亮相于2018年SNEC光伏展并非偶然,而是產業追求平價上網的一種表現。
不過,楊立友并不認為PERC等技術在提高了轉化效率的同時,大幅突破了光伏市場最重要的參數——度電成本(BOS成本下降約等于組件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說,在實現平價上網的關鍵點上,業界更需要超高效發電技術的加持,從而最大賦能光伏電站潛力,進一步帶動系統成本的降低和發電量的提升。
而對于未來超高效發電技術的判斷,楊立友選擇了HJT異質結技術,他認為,“隨著超高效HJT異質結量產規模的擴大,其生產成本將大幅下降,突破性降低光伏發電度電成本。”
以技術成熟為標準 布局相應產能
創立于2013年12月31日的晉能科技,隸屬于晉能集團清潔能源業務板塊。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底,晉能科技文水生產基地擁有1.3GW太陽能(4.210, -0.01, -0.24%)電池及組件產能,實現了高效多晶硅太陽能280W組件、高效背鈍化單晶(PERC)305W組件大規模量產。
“我們運氣比較好,2014年進入光伏,行業連續迎來了四年(2014年-2017年)的好光景。而盡管目前看,受政策影響市場有一些收縮,但總體上不會像2011年-2012年那樣,出現斷崖式的調整。”除了運氣,楊立友認為,晉能科技恪守“光伏行業迭代、滾動發展的客觀規律”也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你看我們2014年只做了600MW產能,之所以這么謹慎,因為我們的邏輯是‘技術成熟,產能才跟進’。”
早在2014年,楊立友就曾公開表態,晉能科技要做全球5%的先進產能。對此,他解釋“光伏行業至今還在處于政策驅動的階段,市場因素沒有絕對主導,所以我覺得企業發展關鍵是要跟著市場的節奏,要跟著技術的節奏。如果市場還沒準備好,就先鋪開來,可能就會很難受。而沒有跟上技術的節奏,或者沒有特色、前瞻性的話,即便做了很大的普通產能,擁有不錯的品牌口碑,這些產能的競爭力也是嚴重不足的。相反,只要產品性能好,質量好,行業就會慢慢接受你。”
好運氣加上布局準確,為晉能科技帶來了2018年一二季度銷售的逆勢增長,楊立友甚至表示,在市場受政策影響將有所收縮的背景下,晉能科技今年的銷售都大概率會比去年翻一番。“我們的產能占市場的2%,但關鍵要看這2%的產能處在行業中哪一個梯隊,如果是尾部的,那當然要被淘汰,但如果是頭部的,市場萎縮10%-20%,跟我們都沒什么關系。”
楊立友介紹,晉能科技在PERC等高效技術上已進行了豐富儲備,并先后向領跑者項目供應了一批高效組件。在技術優勢方面,晉能科技高效單晶PERC組件采用先進的ALD背面Al2O3鈍化工藝,背面采用皮秒激光開槽,降低激光對硅片的損傷;由于采用了業內先進的電池后處理工藝,晉能科技PERC組件首年光衰還低于1.5%,優于常規單晶產品,也遠遠高出業內PERC4%-10%的平均水準。
此外,楊立友還向記者介紹,“今年,晉能科技的海外銷售可能會占到總銷售30%的水平”。
未來的異質結 就是今天的PERC
楊立友坦言,“盡管PERC已經被證明是一個成功的技術,且理論上PERC單晶的電池效率可以做到23%,但首先這個進步還會是漸進式的,未來做到22.5%還是有希望的。但是要做到23.5%,我認為是很難的。”
或許正因為此,就如同當年以PERC切入光伏一樣,一段時期以來,晉能科技已在著手布局他們篤定的未來——HJT異質結技術,2017年相關報道顯示,晉能科技位于晉中的超高效異質結電池及組件生產基地已順利投產。楊立友透露,“未來三年內,晉能科技的HJT異質結組件產能將達到GW級,其成本也將大幅下降,突破性降低光伏發電度電成本。”
作為光伏界以技術實力派聞名的領軍人,楊立友對異質結技術未來的發展也給予了判斷,“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我認為一般以六個月為一個周期計算比較合理,所以根據現在的技術水平,我也只能看到未來兩三年,應該說,在這兩三年內PERC和異質結就是最有產業化前景的技術了。但是三年以上就很難說了,技術革命天天都能夠發生。”
之所以篤定異質結,楊立友說,相比PERC,“現在異質結還沒有成規模,產業鏈也還沒成熟,還有一些技術問題要解決,但是并不多。我們看得到的技術成本下降主要可以來自于四五個方面:低溫銀漿、ITO靶材、制絨的添加劑以及CVD的設備和磁控濺射設備。這些降本方向的技術難度并不很高。”
“降本實現以后,再加上規模效應,我們的預測,異質結組件的成本是至少可以跟單晶PERC單瓦成本持平的。這是一個突破點,但它的效率比PERC高很多,再加上增益、衰減的這些優良性能,優越性非常明顯。所以我相信大概兩年時間,兩年后的異質結能夠達到PERC技術在去年的一個情況,也就是即將成為新一代主流技術。”楊立友說。
楊立友介紹,目前,晉能科技HJT異質結電池量產平均效率達23.27%,量產最高效率可達24.04%。在未使用半片、MBB等組件提效技術前提下,量產60片單面組件最高功率達到332.6W,組件雙面性達89.61%,并有望在2018年年底實現24%的電池量產平均效率。自2017年7月份HJT異質結實現批量出貨以來,產品良率始終保持高位水平。今年3月份測試分選顯示,HJT異質結良率已突破97.42%。
而由于異質結組件具備雙面發電的特性,在草地、水泥地面、雪地、反光布等場景下,組件背面可產生10%-30%額外發電量。功率溫度系數低達-0.27%/℃,相比普通多晶組件,晉能科技的異質結組件在75℃工作溫度下可挽回34%的發電量損失。在晉能科技位于山西晉中的實驗電站中,相同占地面積,HJT組件發電量較常規多晶組件發電量增益25%-40%。隨著盛夏的來臨,HJT的溫度系數優勢將更加明顯。
對于“531新政”,楊立友認為,毛利率的收緊,需要企業更為充分的考慮投入與產出問題。但與此同時,度電成本的突破性下降,絕不該依靠組件價格的斷崖式下跌,而是依靠突破性技術的量產化。同時,楊立友判斷,“組件企業不賺錢這個現象是不健康的。光伏行業是否需要有幾百家組件廠也是值得探討的。我覺得光伏行業組件廠商保持在20家之內是比較健康的,所以,未來一段時期,行業內可能會有一些整合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