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壓是國際上一個最先進的東西,由于有些利益群體對壟斷有不同看法,對國家電網公司有人認為應該拆分。如果特高壓架設,好象從技術上似乎拆分不了了,所以要反對。
從1997年國電公司成立,中國的電力改革已走過十八個年頭。在這18年間,中國的電力管理體制改革在曲曲折折中前進。這其中的艱難,業外人士很難體會,難以找到哪個行業的改革會像電力這么艱難!今年3月,電改“9號文”的頒布,是中國電改征途中很關鍵的一步,有著里程碑一樣的價值。但是,中國的電力體制改革依然是一項未竟的事業,因為還有一些利益沒有平衡到,電改5大配套文件還在激烈博弈中,公布時間要比業界預期的往后推遲。 對于這18年的改革,該做如何評價?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在哪里?如何正確認識電力改革打破壟斷的問題?業界寄予厚望的電改9號文會否深孚眾望? 就這些問題,華夏能源網將曾鳴教授在《大船掉頭——電改十八年反思與展望》發行上市時的談話發言,整理、編輯,以饗讀者: (一)特高壓讓電網壟斷難打破? 說起電改,我們可以追溯到1997年,到現在已經有18年。1997年最早應該是從當時的國家電力公司內部模擬市場開始的。1998年開始安排五省一市試點,再往后到2002年的五號文出臺,之前的叫做以區域性電力市場為主要模式的電力改革研究。從五號文到現在過了13年,去年春天開始醞釀新形勢下的新一輪電改一直在研究和討論,征求各方意見。到今年3月15號中發九號文出臺。中發九號文是新一輪電改的綱領性文件,我們都知道,公布了28條,7項任務。 到現在,我們正在緊鑼密鼓地為中發九號文配套,有五個實施意見和一個指導意見。這些意見近期也會公布。說起這十七八年的改革,反反復復在一種曲折中艱難地前行。社會各方對改革的期望值本來就不同,對改革后評估的觀點也不一樣。我個人認為中國電力行業改革,特別是電力行業按照市場化方向的改革,首先是必要的,一定要做。 但是由于中國國情,中國能源情況,特別是中國電力的情況,使得中國的電改一直在摸索當中前行,現在我們翻來覆去地研究和討論調研,認為還真沒有哪個國家或者哪幾個國家的經驗可以直接用。即便是九號文以及即將公布的這些實施意見和指導意見,我們認為恐怕也還要在實踐當中不斷地摸索,特別是現在還要做試點。 特高壓是個敏感問題,因為我是長期在電力行業里工作,對電力行業的改革發展,研究和關注比較多。特高壓確確實實是最近一些年我們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首先,我認為特高壓和高鐵,還有我們現在的海上鉆井技術,再加上我們的核電技術。這四項技術,中國在世界上已經是處在領先的。 我雖然不是搞石油的,但是我了解一些信息,海上鉆井對我們南海將來的油氣,從技術上我們是得到重要支撐的。剛才高鐵也說了,我們現在在國際上也很成功。特高壓,前幾天也報道了,在巴西打包中標了。而且特高壓在巴西中標之后,就意味著整個特高壓的產業鏈,設備大概是五十億訂單就有了。所以說,特高壓對增強中華民族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是毫無疑問的。 國內對特高壓的爭議,我想是來自這樣幾個方面。第一,由于這些年,電力體制改革我們取得了成效,按照市場方向走了,有些環節提高了效率。但是,與此同時的一個負面影響,是各利益主體比較多了,各利益主體之間的博弈,等于說是認為特高壓網絡就有可能對打破壟斷形成了一定的障礙。實際上這種觀點,還是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性質。有些利益集團希望盡快打破壟斷。特高壓來了,這種壟斷有沒有可能推遲打破,或者說很難打破了,因此提出了不同的質疑。 電力行業,包括剛才說的鐵路,實際上是國民經濟的一個基礎行業。壟斷和競爭,對于這兩個行業來說,在不同環節上,應該把它視為不同環節上的手段,不是目的。有些環節可能需要繼續保持壟斷,有些環節現在的技術進步和現在的體制和現在的經濟發展形勢,可能可以競爭了。 發,輸,配,售四個環節,我們兩個早年的時候就提出了叫做“管住中間,放開兩頭”。這個實際上就已經描述了發、輸、配、售四個環節哪些應該壟斷,哪些應該競爭了。特高壓的問題,剛才我說了,一定是國際上一個最先進的東西。但是由于有些利益群體對于這個壟斷有不同的看法,對國家電網公司,有人認為應該拆分。如果特高壓架設,好象從技術上似乎拆分不了了,所以這是反對的原因。但是我想這是另外一回事,這個變成生產關系的問題了。剛才,我說的特高壓的先進是生產力的問題,生產力是絕對沒問題的。生產關系需要國家在電改問題上做方案調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