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層面上看,不斷出臺政策鼓勵能源互聯網發展。今年2月底,國家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核心是以改革創新為核心,以“互聯網+”為手段,以智能化為基礎,緊緊圍繞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化能源體系,促進能源和信息深度融合,推動能源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的新業態發展。并提出近期、中期推進的發展目標。
原標題:能源互聯網是能源變革的集大成者 來源:中國能源報 作者:李鳳玲 ![]() 能源互聯網的概念是什么?筆者認為,能源互聯網是以智能電網為基礎,與熱力管網、天然氣管網、交運管網等多種類型網絡互連互通,多種能源形態協同轉化、高效存儲;支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及各類能源的充分接入,滿足任何合法主體的參與和分享;實現信息和能源的深度融合,以支持各種能源生產、消費設施的“即插即用”與“雙向傳輸”,保證分布式、間歇性、多樣化的能量供給和需求;在集中式與分布式能源協調運行的前提下又能充分體現其自主、自愈、能動的生態特征。 各方力量推動 從國家層面上看,不斷出臺政策鼓勵能源互聯網發展。今年2月底,國家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核心是以改革創新為核心,以“互聯網+”為手段,以智能化為基礎,緊緊圍繞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化能源體系,促進能源和信息深度融合,推動能源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的新業態發展。并提出近期、中期推進的發展目標。 6月底工信部也下發通知,首次明確以園區模式推進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并于近期啟動2016年示范園區推薦工作。其中提出入選示范園區的四個條件是:依法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有較高的產業聚集度,存量GDP百億以上;能源管理相對集中,存量用電量10億千瓦時以上;其管理平臺建設、源網荷儲協調優化運營、能源互聯網建設、能效對標與評估分析、智能微電網建設方面具有示范效應。 從市場層面看,自去年中央9號文頒布以來,全國成立了幾百家售電公司,除電網作為傳統售電方式、個別類似貴州配售一體試點售電模式外,其余主要是獨立售電公司。獨立售電公司不具明顯競爭優勢,盈利者很少,筆者看好的是配售一體售電公司。因其擁有配電網運營權并開放于社會資本;擁有更多的獲取數據和資源的可能性。隨著儲能、電動車等新興設施大量普及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配售一體的公司的網架結構及服務空間會放大和改變,其服務職能和增值服務空間將有很大的擴充余地。 從城市化發展的壓力上看,我國城市化進程發展迅速,智慧城市已列入各大、中城市的發展規劃,但大氣環境問題形勢嚴峻,經濟社會低碳發展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問題。來自國際能源署(IEA)的警告稱,空氣污染已經成為繼高血壓、膳食風險、吸煙之后人體健康的第四大威脅。 從資源與技術條件上,我國大電網、特高壓技術領先于世界,從技術上來說,大電網的監控技術和安全手段用于局域能源系統綽綽有余,且我國多年來在現行體制和規則下已形成的大電網冗余能力將會得到巨大釋放。問題只在于,如何實現開放配電市場的支持性政策和規范,以改變現行能源體制、規范;能否下大力氣整合技術資源、市場資源。前者是靠政府的行政推動,后者將來自于市場的強大力量,兩者都需要“在實干中完善”,而不是等待“完善再干”。確切地說,我們只存在制度障礙,不存在技術障礙。無線充電、能量路由器只決定能源互聯網的技術水平,不決定能源互聯網的產業形態,也就是能源互聯網呼喚著這些技術,但并不依賴于這些技術。 因此,能源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具有強大的內外驅動力,一旦示范,“井噴”局面必將涌現。 路徑選擇與模式分析 那么能源互聯網項目將會遵循怎樣的路徑?我認為,有四個前提:相對獨立的園區或區域;增量能源需求較大,增量需求可預期;做好頂層設計,定位于能源互聯網;投資經營一體,能源配售一體。 實現能源互聯網的現實可行路徑:一是從工業園區的電力需求側管理入手;二是組建能源物業公司,從能源物業服務著手;三是從消納棄風棄光的可再生能源著手;四是從新增電源項目及其供電區域或綜合能源規劃著手;五是從環境要求高、調峰壓力大的在建新建區域著手。 就商業模式而言,我認為有三種模式:一是一體模式。存量資產入股或由項目公司租用,增量資產全部由項目公司獨家投資持有,具有能源配售的整體經營權,承擔安全運營和能源保證的責任。二是平臺模式。項目公司作為區域運營主體,可根據實際情況將規劃范圍內的電源、冷熱源設施、能源替代、存儲甚至局部售電業務通過合法程序交給具備優勢條件的其他方,各方在投資、建設、運營、交易方面按市場規劃承擔相應的權利和責任。依據協議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保證系統在各種狀態下的協同。三是PPP模式。公共部門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具有伙伴關系、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三大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