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大半年,該來的,還是逃不掉。
昨天一早,寧波電子行業協會秘書長任奉波就收到消息:美國商務部公布中國產光伏產品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反調查終裁結果,認定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
雖然美國商務部的終裁結果還需要美國國際貿易委員的確認,
等了大半年,該來的,還是逃不掉。
昨天一早,寧波電子行業協會秘書長任奉波就收到消息:美國商務部公布中國產光伏產品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反調查終裁結果,認定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
雖然美國商務部的終裁結果還需要美國國際貿易委員的確認,但此案基本已經鐵板釘釘。
也就是說,今后中國向美國出口太陽能板與太陽能電池產品,極大可能要繳納高額的關稅。
昨天一整天,任奉波就忙了兩件事,一是就美國終裁結果與律師進行溝通,二是聯絡相關光伏企業詢問現狀。
緊跟著美國的“雙反”,歐盟方面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對寧波光伏產業來說,后者的跟進可能就意味著滅頂之災。
美國商務部終裁中國光伏傾銷補貼
31家寧波光伏企業最高面臨250%的稅率
這場“雙反”案件,要從去年說起。
去年10月份,總部位于德國的太陽能電池巨頭SolarWorld美國公司挑頭,聯合六家同行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美國商務部提交申請,要求針對中國出口太陽能電池(板)和組件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
美國當地時間10月10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終裁結果認定,中國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
對中國光伏企業來說,這就意味著今后在美國市場將收到高額稅單。
稅收到底有多高?
任奉波說,最高可能面臨“雙反”250%的稅率。
據寧波電子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目前寧波與光伏設備相關的大小企業約有200多家。出口太陽能電池系列產品約9億美元。美國的“雙反”調查中,共涉及到31家。
雖然去年寧波企業向美國出口的太陽能電池板總額才約2000萬美元,但美國市場潛力巨大。
“雖然美國市場在公司外銷份額中的占比很小,但我們一直把美國視為未來的增長點。”寧波一家光伏企業分管銷售的經理周先生遺憾地說,現在,喪失競爭優勢的中國光伏企業將被迫縮減甚至退出美國市場。
歐盟跟進發起對華反傾銷調查
一旦認定傾銷,至少六七成甬企面臨倒閉
更可怕的還在后頭。早在去年,美國開始對華“雙反”調查時,就有業內人士擔憂,美國此舉極有可能會引發連鎖效應。
果然,歐洲市場也開始行動了。
今年8月底,歐盟發出消息,將對中國企業出口歐洲的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發起反傾銷調查。
9月初,歐盟委員會正式發布公告,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反傾銷調查。
10月8日,歐盟對中國光伏反傾銷立案。
業內擔心,美對華光伏“雙反”終裁或影響歐盟終裁結果。
一旦歐盟也認定中國光伏產品傾銷、補貼成立,對甬企來說,無異于滅頂之災。
任奉波說,歐盟占整個寧波光伏產品外銷市場的七成左右,每年出口總額大約7億美元,一旦歐盟跟進,至少有六七成企業面臨倒閉。
兩家甬企停產觀望
上市光伏企業股價大跌
寧波市外經貿局對外貿易管理處副處長范小君說,歐盟“雙反”調查約涉及15家寧波光伏制造企業。
據任奉波透露,目前這15家企業中,已有2家企業暫時停產。
“倒不是說訂單受到影響,而是企業想要觀望,因為最近光伏產品價格變動也太大,而15家企業中的部分企業也正在準備應訴。”任奉波說。
市場上的波動更為明顯。以多晶硅片為例,最高時一片能賣68元,現在一片只能賣8元,而每片的成本就要11元。
在資本市場上,自7月份歐盟企業提起申訴至9月,中國四家上市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的股價都出現劇烈下跌,跌幅超過兩成。寧波上市光伏企業“東方日升”也未能幸免。
昨日,“東方日升”股價繼續微幅下挫0.2%,收于4.97元。而在兩年前,“東方日升”還是以每股42元發行價登錄創業板,上市首日股價最高沖到60元。
從上市之初的發行價至今,“東方日升”股價下跌近九成。從“東方日升”月K圖看,自去年上半年以來,股價一路往下。
應對一
積極應訴
有望將懲罰稅率降至42%
根據目前日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于11月23日左右作出終裁,但業內普遍認為結果不會有太大變動。而歐盟對華“反傾銷”調查也已啟動。甬企還能做些什么?
寧波市外經貿局對外貿易管理處副處長范小君認為,有關企業要高度關注歐盟“雙反”申請進展情況,同時提前請律師、會計事務所等介入,做好應訴準備工作。
寧波電子行業協會秘書長任奉波說,協會也會密切關注案件進展,同時會協助企業做好應訴準備。
從美國“雙反”案看,至少抱團應訴的8家甬企爭取到的平均稅率相對低些,反補貼稅和反傾銷稅加起來稅率為42%,通過應訴爭取的平均稅率可以將企業的損失降到最低。
而沒有應訴的企業則要面臨“雙反”250%的稅率。
應對二
使用第三方國家電池片
可規避懲罰
還有一個辦法可以規避美國的反傾銷懲罰。
美國的“雙反”限定內容有一個漏洞,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只要不使用中國產的電池片,就不會被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
“中國企業可以采購第三方國家的電池片,然后到國內借助勞動力優勢,組裝太陽能電池板。利用這一技術性漏洞,降低美國‘雙反’帶來的高額稅收損失。”周經理說。
使用進口電池板,必然會增加生產成本,會不會得不償失?
“目前美國市場的訂單原本就不多,比較兩方面的費用,還是有利潤可言的。”周經理說,對中小企業來說,這是一個比較可行的辦法。
范小君則建議,有實力的企業可以考慮在海外建立電池片廠,或轉單代工(成本或將增加6%-12%),以避開高額“雙反”稅負,也可以考慮開拓國內市場。
“東方日升”相關負責人就表示,他們正在積極開拓國內市場,“除繼續鞏固與開拓公司已有的歐洲市場外,公司成立專門的國內銷售團隊,加大了對國內市場的開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