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淦、林伯強、王斯成、梅新育
中國光伏業正在經歷沒有硝煙的戰爭。
在美國的帶領下,歐洲也開始采取反傾銷等貿易保護主義行為,甚至印度也加入其中。2012年中國光伏業完全可以用“水深火熱”來形容。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類似窘境并非光伏業“獨享”。日前美國眾議院情報委
孟憲淦、林伯強、王斯成、梅新育 中國光伏業正在經歷沒有硝煙的戰爭。 在美國的帶領下,歐洲也開始采取反傾銷等貿易保護主義行為,甚至印度也加入其中。2012年中國光伏業完全可以用“水深火熱”來形容。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類似窘境并非光伏業“獨享”。日前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一份報告矛頭直指華為和中興通訊,以威脅美國安全為由,警告與上述兩家公司合作的美國企業重新找供應商。近日印度也修改規則,阻止中國企業進入其電力領域。 深陷困境的光伏企業應該如何自救,又該得到怎樣幫助?不僅光伏業,中國整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國際化之路都往往躺著中槍,形成國際競爭力后往往都面對“十面埋伏”,又該怎樣突圍?帶著上述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 是誰要了光伏的命 除了國外貿易保護政策,光伏產業產能過剩也是一個重要問題 光伏業的輝煌期曾培育出無錫尚德這樣的國際領先企業。但隨著賽維LDK、尚德等深陷財務黑洞消息不斷傳出,中國光伏產業風光不再。曾經高投入、高產出、高利潤的“三高”產業,似乎瞬間走入低谷。 如果說美國市場的“雙反”對中國光伏業形成的沖擊,尚有緩解辦法的話,歐洲市場的“雙反”則基本上要了中國光伏業的命。 但行業當前的困難,并不完全是由于國際市場的貿易保護引起的,外部局勢的變化,不過是引爆問題的催化劑而已。 記者:中國光伏業整體走下坡路是在2011年年底,出現了賽維、尚德面臨破產的問題,到底是貿易保護要了光伏的命,還是自身產能過剩的問題? 孟憲淦:中國光伏業目前的處境是內憂外患。但我一直強調的一點就是,無論企業、政府、媒體都不應該對光伏乃至整個新能源產業過分悲觀,問題是暫時的。今后新能源一定是各國大力發展的產業,這點無法改變。國內產業如果能盡快理順管理體制,順應市場規律,在“十二五”末將迎來拐點,總體產能是繼續擴大,而不是萎縮。 通過一組數據的對比,就能把過剩過熱問題解釋清楚了。今年我國光伏產量在7-8GW,目前產能估計在15-20GW,相當于全世界的消費總需求。根據光伏產業規劃,2020年光伏發電量目標為2000萬千瓦,近兩年每年新增50萬千瓦,2012年后每年新增100萬千瓦。反觀我們現在的產能,已經達到每年1500萬千瓦,是國內市場目前年需求的30倍。 造成現在光伏產能過熱的問題,說到底是我國國內企業沒有按照市場需求,來確定自己的生產規模和生產布局,對產業政策缺乏考慮,企業過分依賴海外市場。在海外市場對中國集體說“不”的時候,大部分還是依靠出口的中國企業,可以說毫無還擊之力。 林伯強:無論美歐是出于貿易保護主義,還是出于遏制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等目的,“雙反”成立至少說明中國產品的確有低價銷售甚至低于成本銷售的情況。低價本身就是產能過剩的副產品。 光伏是能源領域的“奢侈品”,現在美歐經濟衰退,尤其是歐洲深受債務危機困擾,政府財政捉襟見肘,對光伏領域對整個新能源領域的補貼大幅縮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