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到光伏,也確定了六個大方向,大型光伏電站、分布式、高效低成本的晶硅電池、太陽能電池、光伏系統實證與測試技術等
具體到光伏,也確定了六個大方向,大型光伏電站、分布式、高效低成本的晶硅電池、太陽能電池、光伏系統實證與測試技術等在近日召開的第十四屆中國光伏大會上,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副所長許洪華就“十三五”能源科技總體規劃及其中針對光伏的一些情況做了相應的介紹。 在能源科技總體規劃方面,主要圍繞突破能源瓶頸制約和可持續供給的戰略需求,凝練能源領域科技發展思路和重點任務,提出推進傳統能源高效清潔利用、新能源開發利用以及保障能源安全等措施和建議,并進一步細分了八個子領域,可再生能源技術作為其中一項。 其中,可再生能源領域總共分了六個方向,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地熱、海洋能。具體到光伏,也確定了六個大方向,大型光伏電站、分布式、高效低成本的晶硅電池、太陽能電池、光伏系統實證與測試技術等。 “光伏方面的發展思路主要是兩個:一個是系統,一個是部件。與此前相比,這次特別提出來要支持面向全行業的公共研究測試技術,一個是面向產品,面向產業的一些公共的研究測試平臺;二是在研究方面建立公共研究平臺,這些公用的技術研究平臺的建立,主要是想由此產生一些未來支撐我們國家整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的真正原創性的技術。”許洪華表示。 電站并網成研究重點 據許洪華介紹,在大型地面電站方面,著重于與智能電網的關系,集群化以后包括對彼此之間的影響以及電網調度的影響。 除了與電網之間的關系外,集群式電站的現有模塊化是不是真正最優的,有沒有一些新的裝備、新的技術、新的系統出現,以及整個光伏系統里的各種不同的平衡部件,包括一些探索性的直流并網等,也是關注重點。 在分布式電站方面,則重點關注分布式和智能電網、分布式和微電網之間的關系以及電站的智能化。“分布式有各種不同的系統,有小屋頂、大屋頂,有和農業結合、水光互補,這方面從整個系統的設計到與智能電網的關系、與負荷的關系有哪些主要的問題,都需要研究。在微電網里方面,則特別提出來要做一些光伏微電網和微電網之間的互聯和控制,主要是針對智能分布式和微電網做些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