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勢布局的“野心”
早在十年前,張征宇就因“商務通”的成功受到矚目,“手機、呼機、商務通一個也不能少”的廣告語,讓該產品的銷售額在三年內超過了10億元。
此前,張征宇和恒基偉業從未涉足過光伏領域,如果硬要追溯這家企業與“光”的淵源,那么可以將時間點定在2007年——該公司的“光能”手機問世。
這款手機,據稱是將一層高純單晶硅光電轉換芯片貼在鋰電池的背面,使單晶硅被光照后產生的電流經過保護電路向鋰電池充電,包括在燭光下都可充電。
但隨后,這款光能手機因核心技術受到質疑、手機質量備受詬病,招致消費者大量投訴,很快黯然退出市場。
同樣在2007年,一度熱火的中國光伏產業投資潮中傳來聲音——光伏產業將有麻煩。但市場對于國內光伏的熱情,并沒有就此被澆滅。
在光能手機上遭受失敗的恒基偉業,并未真正離開大眾的視線。以張征宇為董事長的北京恒基偉業投資發展公司從2008年開始,就在河南、廣西、北京等地投資興建多條太陽能電池生產線。
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注冊資本2000萬元,注冊地址為北京市海濱區中關村東路18號財智國際大廈C座1001室,一般經營項目為科技開發、投資咨詢、技術服務、銷售電子機械設備等,法定代表人是張征宇。
但目前,很難判斷北京恒基偉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恒基偉業究竟有何種關系。
對于這種“轉型”,今年1月初,據某雜志報道,北京恒基偉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征宇稱,“這些年來,我們一直想往國家政策鼓勵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最終選擇了新能源!
但如今,恒基偉業在一些地方的光伏投資,卻受到了質疑,甚至有些項目根本就未啟動。
連日來,記者在恒基偉業多個省市的光伏基地調查了解到的情況是,這家光伏新貴的絕大多數項目,推進的動作“并不積極”。
一位連續兩年來與恒基偉業對接項目的地方官員說,此前他們針對恒基偉業在全國的項目做過調查,發現在建的具備安裝調試能力的不足三家。
對此,恒基偉業一位高層人士表示認可,“沒錯,事實就是這樣,因為這是一個抄底的過程,機會很短暫!
作者: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