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聯合商報》昨日報道,有關部門正在醞釀出臺光伏業強制認證和檢測制度,減少進出口企業數量,提高準入門檻。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太陽能光伏分會秘書長孫廣彬表示,這項認證制度最快有望在明年推出。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指出,該政策將從技術標準上提升光伏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將減少進出口企業的數量,提高光伏產品的準入門檻,這是對光伏產業救助的升級舉措。
光伏業能否迎來生機?
在光伏救市政策密集出臺的背景下,業內一些機構認為,雖然整個行業短期內很難出現大機會,但中長期來看,有政策支持和有核心競爭力的光伏上市公司將會率先受益。
國泰君安分析師侯文濤認為,銷售低迷和經營困難仍是企業未來的主流狀態。總體來看救市政策對行業的拉動作用需在中長期體現,分布式預期之下的結構性機會仍然存在。
海通證券(8.53,-0.08,-0.93%)近日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光伏板塊短期的利空因素暫時告一段落。從已公布的半年報情況看,光伏板塊業績繼續惡化,下游組件類公司處于谷底徘徊,上游后周期設備類公司業績惡化還在路上。后續建議關注國內政策、各國新增裝機量可能出現的超預期帶來的反彈。維持太陽能、風電、動力電池“中性”投資評級。
中信證券(10.65,-0.05,-0.47%)分析稱,一方面國內硅片成本已極低,另一方面在國家補貼、并網等促進政策下,國內光伏分布式發電工程市場面臨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