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一:光伏依賴癥面臨三大風險
11月初,美國“雙反”塵埃落定,歐盟繼反傾銷調查以后,又對我國開展了反補貼調查。業內人士分析,由于我國光伏行業對于政府和海外市場過度依賴,一旦歐盟也對我國做出不利裁決,我國在產業、金融、就業等方面蘊含難以控制的巨大風險。
光伏行業謀劃產業外遷
《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了解到,如果歐盟仿效美國進行“雙反”調查并做出終裁,可能會引起國內光伏企業新一輪“倒閉潮”,光伏行業將受到嚴重影響。為了應對歐盟反傾銷政策,河北、江蘇、江西等地光伏企業,已開始謀劃產業外遷。這將造成我國實體經濟外流。
業內人士分析,歐美打壓中國光伏產業,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確保歐美在未來戰略性產業方面的領先地位,使中國在第三次工業革命進程中止步。
光伏企業英利集團總裁苗連生說,“美國‘雙反’已經塵埃落定,如果歐洲‘雙反’也積極仿效美國,那么我國光伏企業將被迫把產業轉移到其他國家生產,造成我國實體經濟外流。將失去領先世界的產業發展機會。”
梁田告訴記者,“為了有效應對歐美國家雙反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不得不選擇在歐美或東南亞投資建廠。我們正在積極考察和摸索一些國家的市場規律,包括就業情況、勞動力成本和產業配套情況等。”
萬億資金存在壞賬風險
業內人士指出,生產虧損、庫存增加以及貨款回收困難等多因素疊加,大部分光伏企業正面臨資金鏈條斷裂的風險。如果歐盟“雙反”立案并做不利裁定,必將引發關聯企業破產、銀行受損等一系列嚴重問題,整個光伏行業大約萬億金資金存在壞賬風險。
記者從江西省工信委了解到,目前江西省龍頭光伏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基本正常,年內訂單飽滿,部分中小企業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但光伏產品價格仍在緩慢下跌,導致企業盈利微薄,資金鏈緊繃。
江西省工信委副調研員劉大鈞表示。“資金困難仍然是當前光伏企業所面臨的普遍問題,并且正隨著市場形勢的惡化而日益加劇。賬款回收期過長、流動資金緊張,給江西省光伏企業生產經營帶來巨大的壓力,嚴重影響了企業穩定發展和項目的推進。”
有業內人士直言不諱地指出,“光伏行業是‘光’著屁股被政府‘扶’上去的?一些地方政府要靠企業營造政績,幾乎全面插手包辦,而企業要靠政府全力支持,發展才能‘一路綠燈’,雙方深度融合。特別是利潤空間大有發展前景的項目,政府與企業更是一哄而上。心態普遍浮躁,焉有不敗?”
作者: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