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行業鏡像
雖然國際市場形勢越來越惡化,但組件企業開始加大開工率的跡象,卻顯示出力挺內需的政策正在逐漸發酵,光伏價格也因此有了筑底企穩的可能。不過,去產能化的難題或也將因此更難以化解。
如此兩難,同樣也體現在對外貿易爭端的解決上,對外多晶硅的雙反,不僅影響著光伏制造業下游產品環節的利益,同樣還很有可能影響到半導體產業的利益。
所以,大家還是需要一個平臺坐下來談判,WTO 或許正是這樣一個平臺。這不,日本和澳洲已經加入了進來。
月度熱點評議
商務部合并對美、歐、韓太陽能級多晶硅雙反調查:
對于IC 級多晶硅全部依賴進口的中國來說,此等反制措施猶如刀尖上跳舞,難度不小風險很大。
光伏補貼將收歸財政部管理:
將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金太陽工程補貼和光電建筑補貼收歸財政部管理并統一發放,是否真的更高效,還有待觀察。任何政策,最重要的都是如何執行到位。對于財政來講,收權的同時也意味著沒有借口再拖欠,可巨大的缺口如何解決?
中國就歐盟光伏補貼措施向WTO 提起訴訟:
在談判中,否定前提是比否定結果遠遠要有效得多的策略,將光伏貿易爭端訴諸WTO 無疑就正是這樣一個釜底抽薪之策。經過入世十多年來各類貿易爭端的錘煉,中國政府相關部門在解決此類事件上的確成熟了許多。
第二批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范圍擴大:
申請補助程序更復雜——這是業內最直觀的感受。還是那句話,政策如何執行才是最重要的。
國家能源局正研究光伏發電度電補貼辦法:
九龍治水的管理體制,決定了這個在新能源領域一心想有所作為的部門必須學會在各種利益訴求之間尋找平衡,這是我們難以照搬西方成熟補貼模式的根本原因。
美終裁對華光伏反傾銷稅最高250%:
250,瞧瞧美國人選擇的這數字,一點兒都不吉利。只是,不知道究竟是美國人250 還是賣便宜產品給它的中國人250 ?
歐盟正式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
對于一個原本就依賴補貼才能生存且大家都在補貼的行業,卻還要拿著補貼來說事兒,如此掩耳盜鈴,是個什么邏輯?
新一輪光伏發電應用示范申報啟動:
金太陽,金屋頂,荒漠電站,還有分布式,看起來支持項目很多,各部門也很積極,可資源投入如此重復,別說輿論霧里看花,恐怕業內企業也有些疲于應付了,難道就不能合并同類項嗎?
西北電網實現水火風光電打捆交易:
不管電源是什么,發出來的電力都是一樣的,之所以要差別對待,還是因為利益原因。具有“創新”意義的打捆交易,也算對利益壁壘的另類突破了吧。
澳大利亞和日本申請加入中歐光伏發電補貼項目爭端磋商程序:
既然是個多邊角力的游戲場,更多利益相關者加入,也就更有利于建設一套照顧到各方利益的游戲規則,對行業長遠而言應該是個好事。
德環境部長預計2013 年新增光伏裝機量將下滑50%:
德國光伏政策無疑是全球光伏市場最重要的風向標之一?陀^地來看,連續幾年大幅突破政府原定的3.5GW左右的目標,環境部長當然有充分的理由控制新增安裝量。不過,一個已經接受了較高增長的市場,恐怕也不是那么好控制的了。
印度對華光伏電池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光伏日漸成為全球政經博弈的主角之一,說明這個行業已經壯大到了讓越來越多的國家不得不重視的程度了。
月度人物
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曹仁賢
記者印象
作為一位專業技術人員出身的創業者,曹仁賢卻長于品牌和營銷,這或許是陽光電源能夠成為國內光伏逆變器第一品牌的根本原因。但創業的艱辛遠非文字可以道盡,不過才至中年的曹仁賢,已難掩白發叢生,其創業之辛勞,由此可見點滴。
曹仁賢是業內較少的堅持走專業化路線的企業家之一,但此次卻也不得不向下游電站拓展,可見目前行業困境。
人物觀點
“光伏的發展困境,不是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是由于落后的能源體制的制約。目前社會對可再生能源的認識還不夠清晰,其生存和發展還面臨著巨大挑戰,需要政府從頂層進行發展規劃與設計,需要從高層去厘清其中的利益與關系,要打破能源壟斷和電力壟斷,這是關鍵!
“行業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創新,整體的創新能力不足。我們實際上仍然是在做加工,還沒有形成基礎性的、系統化的技術沉淀,導致產業發展空間較小,大家只能拼產能、拼規模,產品同質化,且產能嚴重過剩。”
“中國光伏企業是重資產運行,投入很大,又沒法撤銷投入,只好拼命生產,市場形勢不好也抱著僥幸心理,實際上也停不下來,因為不但有折舊,有的設備停下來也就不能再用了。所以導致這個市場慣性非常大,幾乎每年都在消耗上一年的庫存,在舊的存量消耗掉的同時又在產生新的存量!
經營策略
專注于風電變流器與光伏逆變器研發與生產。
趨勢判斷
“技術革新和成本降低需要一個過程,主流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至今,重大的顛覆性的創新已經越來越難以出現,太陽能電池效率也好,風力發電機組也罷,將會在一種長期持續的細微創新中逐漸進步。而成本的降低,也會是長期的逐漸的!
“光伏業的發展需要創新,不僅是技術創新,更需要管理創新,需要通過一些變通的辦法來降低系統成本和發展成本,需要打開變革的大門,需要從制度層面、從方方面面去降低系統成本和發展成本,只有這樣才可能使光伏發電盡早成為替代能源!
主要成就
創辦合肥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1 年10 月在國內創業板成功上市,陽光光伏逆變器多年國內市場占有率保持第一,目前已成為全球知名的光伏逆變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