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發電廠”廣受關注
上海電力學院太陽能研究所所長趙春江研究員是“家庭光伏發電第一人”。2000年,從國外學習回來的趙春江在校園里建了一套1.5千瓦的光伏發電實驗系統,取得成功。那時,他就想,實驗雖然成功了,但應用才是目的。他最終決定在自家屋頂先進行試驗。2006年,他投資了大約15萬元,從國內外采購材料,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在自家屋頂建了一套有實用功能的3千瓦光伏發電系統。
“家庭光伏電站”火過一陣
2007年初,記者第一次走進趙春江家,那時他的家庭發電站剛落成發電不久?粗柟庀鹿夥D換為電能,電流表緩緩旋轉時,趙春江的臉像陽光一樣燦爛。當時他家只裝一個電表,家庭用電網的電,電表要轉,用自家光伏發出的電,電表同樣要轉,結果出現了免費向電網送出綠電還要多付錢的怪事。后來趙春江又加裝了一個電表,分開計電量,再加裝了一臺蓄電池,將多余的電儲蓄起來,解決了這個問題。本報率先報道了趙春江的“家庭光伏電站”后,參訪他家的媒體蜂擁而至,趙春江也因此贏得了“家庭光伏發電第一人”的美譽,“一個人的發電廠”廣受關注。
在此后的一段時間里,趙春江的“家庭光伏電站”更火了,不僅有媒體采訪他,還有一些太陽能光伏潛在用戶來咨詢,更有不少廠商來洽談合作。之后,中央電視臺又把趙春江請到北京專門做了一期“小崔說事”,聲名更是大噪。為了適應當時社會對家庭光伏發電站建設的熱情,在一家太陽能企業的協助下,趙春江在自家附近開了一個“太陽能超市”門店,接待前來咨詢的人們,力求建立一個集科研、設計、安裝家庭光伏發電為一體的全新企業,把光伏發電推向千家萬戶。
“太陽能超市”開業那天,本報記者 再次采訪了他。在這個面積僅有100平方米的超市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陳列著從硅原料生產至發電系統等光伏發電五大程序的工業產品,從小至微瓦級的為孩子們設計的光伏汽車、光伏風燈,到兆瓦級的獨立式光伏發電應用系統,一應俱全,而且所有工業生產程序和應用商品,均附有詳細的介紹和代表性的產品或圖片。它既是一家名副其實的光伏超級市場,又是一個典型的現代光伏知識的展示窗口、科普前沿陣地。
但是,趙春江的“太陽能超市”不久就倒閉了,因為沒有市場,沒有生意。那會兒趙春江家建設“家庭光伏電站”成本是15萬元,一個千瓦就要5萬元,這么高的投入,30年都收不回成本。不合算,自然嚇跑顧客。支撐了兩年,那家太陽能企業也跑了!斑@不能全怪那家太陽能企業,沒有國家扶持發展的政策,再有熱情,再有理念也維持不了多久。”他說。
作者: 來源:文匯報
責任編輯: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