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大量企業在現有的火力發電廠、設備和專業知識中有非常巨大的投資,認為政府和這些電力企業會放棄這一切似乎不切實際(購買了中石化、中石油、中煤、中海油等能源上市企業股票的股民也不會同意)。實事求是地說,考慮到所有待完成的建設和改造,光伏發電的普及將是一項充滿挑戰的壯舉。畢竟,我們還沒有見證過能夠擺脫燃煤電廠的光伏電網,相反,在德國這樣的光伏第一應用大國,光伏發電已經加入了現有的能源組合,融入了現有的能源格局當中,主要是幫助社會滿足新增的電力需求,以及為用戶提供在白天用電高峰進行發電的最近便的服務。
太陽能的儲量是巨大的,一天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陽光的能量可能夠我們使用一萬年,但是,問題不在這里。問題是,任何重大的能源方式、甚至能源利用方式的轉變都需要時間,都會涉及混亂、失敗以及意料之外的社會經濟影響和抵制,就像中國的光伏產業現在遇到的境況一樣;當然,也一定會有進步和成功。
雖然兩到三年后,光伏發電的成本就能夠實現在大部分地區實現“平價上網”,但光伏產業的發展也不可能從此一帆風順或者輕而易舉。因為,大規模的裝機需要循序漸進,需要很多改變。除了現有組件產能外,還有許多技術需要突破,系統集成公司的數量、技術和規范需要逐步建立和晚上。假想一下,假設用光伏發電取代了中國一半的燃煤電廠,那也需要消耗巨大的其它資源,如電力、硅石、鋁礦石、白銀、和石油化工產品,需要徹底改變現有的資源開采、供應、運輸和能源利用等各個環節。認為光伏發電會在十年內改變世界,全面代替火電,這樣過高的期望可能注定會被真相擊碎,起到拔苗助長的效果。
因此,光伏發電,不應提“全面取代化石能源”,更不能把光伏發電與火力發電對立起來,這樣的極端觀點,是意識形態的,是錯誤的;從長遠看,也是有害的。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是光伏與傳統能源的共存。
2013靜思之三:光伏也是人?
除了傳統能源系統的巨大慣性難以短期改變外,光伏本身的弱點也值得我們認真分析。
光伏發電的優勢,清潔、易得、普遍等不需多說,過去光伏發電的成本高昂,這兩年已經大大改善。現在,不少地區的光伏發電成本已經低于火力發電了。但是,光伏的弱點是什么,作為光伏從業人員,卻似乎很少有人分析。“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個兵法常識,在光伏行業卻似乎被人忽略了。或許是因為光伏發展得太弱小,所以,大家還顧不上考慮這個問題。
其實,光伏的問題,不是“哪里能用光伏”,而是“哪里不能用光伏”,如果把后者考慮清楚了,光伏的發展會理性和健康很多。除了目前全球陷入的經濟困境造成各國政府開支困難以外,對光伏發電的實際技術能力不利的現實因素還有很多,我們對此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熱情是絕對應該的,但熱情可能會使我們忽視這些現實因素,因而損害了它們的積極作用。
影響光伏應用的不利因素,包括(用法律術語來說,還應當加上“但不限于”)成本高和持續性差。光伏目前總體還是比常規的火電要貴,而且不連續。即便我們采用多種能源的組合,夜晚和陰雨天還是會把光伏排除在外。盡管有人設想如果全球都采用了光伏,而且這些光伏形成了一個全球的能源互聯網,這樣,地球上就至少有一半受陽光照耀的地方能夠給另一半供電。就算這個光伏世界互聯網能夠實現,如果全球產生大面積的陰天,或者陸地上大部分是陰天而只有海上晴空萬里,那么,對于用電的城市、鄉村和工商業機構,就會因得不到能源而形成災難性的后果,因為,這些能源不像煤炭、石油甚至天然氣那樣能夠儲存。所以,光伏發電是一定要和其它的能源形式結合使用的,即便地球能源互聯網形成以后。當然,如果有成本低廉、清潔、大容量的儲能技術取得突破,這種狀況會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