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電網企業以可再生能源發電受到天氣影響,往往會以周期性斷電等問題影響到電網安全運行為由,把光電和風電拒之門外,并導致全國大面積出現棄光棄風的嚴重現象。本報記者從有關權威渠道了解到,僅僅2012年的棄風量就高達200多億千瓦時,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100億元。
然而,電網企業的妥協,并不意味著中國的太陽能發電設備制造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意見》和能源局此前出臺的政策不一樣。”上述光伏企業負責人說,他們目前還只是在做一些簡單的前期工作,日后的政策走向還得繼續觀望。
不同的意見
在《意見》出臺前一個月的2012年9月28日,國家能源局出臺的《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指出,大力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因地制宜地發展,并沒有對電壓等級和裝機容規模做出設限。
而國務院印發的《規劃》亦明確,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綜合利用,要“自用為主、富余上網、因地制宜”。
記者從有關權威渠道處獲知,《通知》是國家能源局特意為方便分布式光伏并網發電,而經過種種博弈之后產生的。
“《通知》的內容太籠統了,一些企業都不敢貿然投資。”上述光伏企業相關負責人說。他認為,這是能源局在制定《通知》的時候,受到了多方力量掣肘的結果。
另一個不能排除的因素是,姜克雋認為,有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缺乏更加深入的了解。這可以從一本美國暢銷書——《第三次工業革命》——在國家能源局備受歡迎中找到答案。
“(國家)能源局人手一本,從能源局到行業,每個人都在看。”廣東一家光伏公司的董事長對記者說。
說到這里,他即刻從辦公桌上拿起了這本黑色封皮的書繼續說:“這本書講的是互聯網和分布式能源革命,這與能源局對分布式新能源發電的思路是一致的。”他說,能源局很希望通過分布式能源發電來推動中國能源的轉型。2012年下旬,他被能源局邀請到北京參加了一個關于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內部會議。
這本近300頁的書的作者杰里米在中文版序的開頭,提出了一個讓很中國人想知道的問題:中國如何引領亞洲開展第三次工業革命,實現后碳時代的可持續發展?杰里米是華盛頓特區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
杰里米最后自問自答。他說,構成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重要支柱,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按照杰里米的說法,如果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夠像互聯網一樣遍地開花,實現共享,將會打破目前電網集中壟斷的格局。
作者:林春挺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