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最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前景”
《太陽能發電》雜志:在2002 年-2011 年這十年間,全球光伏產業的年平均增長率是53%。您覺得是什么原因支撐了這個行業如此快速的發展?
趙玉文:光伏應該說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產業。大家都把它定位成一個新興的戰略產業,不僅中國,包括整個歐洲、美國、日本等,全世界都把它看成是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
為什么它是一個戰略產業呢?
戰略的意思,首先在時間跨度上比較長,對長遠的未來有重大價值。光伏既與全球能源結構的調整有關系,又對現實經濟中GDP 的增長和拉動就業有好處,還是清潔能源,從長遠來說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意義重大。也就是說,光伏幾乎影響到了人類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一切方面。由于這樣的意義,因此大家都把它當作戰略產業來發展。
當然,新興戰略產業不止一個光伏業,但可能只有以光伏為主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對未來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更大。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現有能源結構以及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講,現有能源系統對人類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很大的威脅和制約。因此,人們把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能源解決方案,寄托在了可再生能源上。
這也是可再生能源在近年來得到大力發展的根本原因。盡管可再生能源無論技術還是產業化方面都還處在初級階段,但世界各國卻都愿意采取特殊的促進和鼓勵方式來發展,也就是通過補貼、通過政策法規來強制發展。
而在所有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中,不管從容量來講,還是從時間尺度上來講,光伏都是最有優勢的。所以,大家給予了光伏更多的重視,在政策上給予了更多照顧。
特別是德國的上網電價法推出后,對光伏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這也是目前最好的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之一,其科學性在于,用一個法規實現了原本不具備經濟性的可再生能源能夠以市場化的方式發展。
這就是光伏產業為什么會增長這么快的原因。實際上,光伏在十年內還經歷了兩次大的危機,一個是2007 年至2008 年的金融危機,以及后來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但光伏仍然有這么高的平均增長率,是因為有這樣一個大的背景。
《太陽能發電》雜志:您曾多次公開表態,認為光伏在所有可再生能源中最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前景。最近市場對光伏的懷疑多了起來,很多人開始沒有信心,您能否為我們分析一下光伏的發展前景?
趙玉文: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得益于人們對于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愿望。為什么我說光伏在未來可再生能源中的地位最重要,或者說最具有理想的可持續發展的特征,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說:
第一是資源。從壽命上來講,人類也就是幾十萬年,但太陽有一百億年,目前已經過去了一半,大概還有五十億年。人類從誕生到成長到消亡,估計都不會有太陽的壽命長。因此,對于人類而言,利用太陽能的時間幾乎是無限的。所以說,從資源的角度來看,太陽能最具有可持續的前景。
第二,從容量來講,整個地球都可以利用太陽能,其普遍性也是風能、水能、海洋能甚至其他能源都不具備的,幾乎可以滿足人類未來能源需求的90% 以上。什么意思呢?就是將來我們的化石燃料消耗完了,風能、生物質能、水力資源也開發完了,仍然不能滿足人類未來能源需求的話,就只有太陽能能夠滿足人類對能耗的需求了。
第三,從現有光伏發電的過程來講,太陽能是很干凈的。太陽能發電是一個純粹的物理過程,無添加,無排放。雖然在設備制造中需要消耗一點能源,但是這個消耗很少,可以很快回收過來。
按照現在晶硅技術的水平,大家普遍認同的光伏的能源回收周期是在1.2-1.5 年。也就是說,光伏實際上是一個高能源回報率的技術。
第四,從成本競爭的角度來看,光伏也是最具有發展優勢的。
風能現在的上網電價是五毛錢,這個電價不會再降低了,因為它的成本沒法再降。因此要等到常規能源電價上漲到跟它相交,甚至高于它的時候,它才具有競爭力。而生物質能的發電成本是在升高的,它是用生物廢料比如秸稈來發電,沒人用的時候這些秸稈就是廢品,但是當你去收集起來發電的時候,成本就上來了,慢慢這個成本可能比煤還要貴。
現在,唯有光伏的成本是在大幅度下降的。光伏是一個高技術產業,一旦規模化發展,就像家電、手機等產業一樣,其成本還會大幅下降,因此在未來是最具有經濟性的。
所以,我們從資源、容量、發電方式、成本等各方面一比較,就會發現,光伏最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前景。
當然,有人會講太陽能是一個不連續的能源,能源密度低。但太陽能的這些缺點,通過技術的發展完全可以克服,比如儲能技術的配合等,這些都會隨著技術的進步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