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全面實施“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實施新能源汽車科技重點專項,重點推進關鍵零部件技術(電池-電機-電控)、整車集成技術(混合動力-純電驅動-下一代純電驅動)、公共平臺技術(技術標準法規-基礎設施-測試評價技術)的研究與攻關,加快現有整車系統技術成果的產業化示范,初步形成整車及零部件工業體系,建設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產業標準體系和檢驗檢測系統。
(二)打造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
落實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結合國家區域發展的整體布局,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帶、國家高新區、產業化基地等產業化載體建設,在一些有優勢的地區,根據資源稟賦、產業特色、創新能力、人力資源等,發展具有廣闊市場前景、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推動升級一批重點產業集群。加強科技主管部門對產業化載體空間布局的指導,同時兼顧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發揮地方政府部門的積極性,形成創新能力強、產業鏈完整、布局合理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
將高新區打造成為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發揮國家高新區創新要素集聚和體制機制方面的優勢,繼續加強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三類園區”建設,以高新區作為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將核心技術突破與產業跨越式發展相結合,重點在國家高新區落實一批科技重點專項項目,調動地方政府資源,吸引社會力量加大投入,共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高新區集聚發展。
(三)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體系
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孵化體系建設。在有條件的高新區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孵化體系,發現、遴選和培育具有前瞻性和成長性的“源頭”企業,發掘一批創業團隊,圍繞高端人才、創業投資、國際技術合作等,搭建科技中介服務平臺,提供高效孵化服務。
建設面向產業集群的區域創新中心。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加強與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和項目的對接,集成創新資源,面向一部分有基礎和有條件的特色產業集群、高新區,推動建設一批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中試轉化基地、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發揮產業組織者的作用,吸引高端技術、領軍人才、優質資本等要素,集聚一批處于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群體,努力打造面向產業集群的區域創新中心。
促進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融資機制。發揮公共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引導投資銀行、風險投資機構,對接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國家重大項目、重大工程,扶持中小企業創業,對高成長企業進行投資,不斷優化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投融資體系。
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全國選擇一批自主創新能力突出的企業,通過匹配政策,支持和引導資本、人才、技術等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圍繞主導產業,選擇一批具有品牌帶動能力的企業,通過提供差異化服務,支持其發展成為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核心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的重點企業,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群體快速成長壯大。
四、推動先進適用技術應用,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實施產業升級路線圖計劃,加快以創新驅動為主導的產業升級,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促進綠色節能減排技術推廣應用,提升傳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重點突破一批制約產業升級和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加快鋼鐵、有色、石化、紡織、輕工、建材等產業的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重點突破一批在設計技術、制造工藝、基礎零部件和電子元器件、大型鑄鍛件、儀器儀表等方面的關鍵技術;加大精密加工技術及裝備、百萬噸乙烯/ PTA關鍵裝備、新能源裝備制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