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并網發電對于緩解我國能源危機及減排、環保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光伏發電市場的發展還有賴于政策的推動,因此,政府應有所作為。 近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兼光伏分會主任趙玉文在接受記者 ... 光伏并網發電對于緩解我國能源危機及減排、環保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光伏發電市場的發展還有賴于政策的推動,因此,政府應有所作為。
近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兼光伏分會主任趙玉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光伏并網發電對于緩解我國能源危機及減排、環保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光伏發電市場的發展還有賴于政策的推動,因此,政府應有所作為。
光伏發電產業鏈形成
據悉,我國太陽能光熱和光電產業的發展已初具規模,涉及供熱和供冷、照明和工業用電、農業灌溉、污水處理等眾多應用領域。太陽能的應用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例如,使用太陽能LED燈比使用汞燈的路燈每盞每年可節電1900多度、節省電費5000余元,而且亮度略高。
在世界太陽能大會暨太陽能展覽會上,展出了一款既能供熱又能供電的光熱光電一體化概念機,它可以制成瓦狀直接“蓋”進房子,讓建筑既節能又美觀。
在此次展覽會上,某參展企業負責人表示,國內光伏發電產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單元硅晶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已普遍達到18%左右,家用3000瓦并網發電系統的光電轉換效率約為14%,系統壽命長達 25年,只是目前此種電池的成本較高,還無法大面積推廣。
趙玉文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光伏發電領域企業的發展高度依賴國外市場,這些企業95%的產品出口國外。
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產業發展迅速,代表產業發展水平的光伏電池組件產量2002年僅有6兆瓦,2 005年已達到150兆瓦,2006年則為400 兆瓦,預計今年將達800-1000兆瓦,年增長率高達200-3 00%。據介紹,我國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動力來自于國外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而國外市場需求的增長則源自政策的拉動。
盡快落實《可再生能源法》
趙玉文認為,光伏發電是一種很有潛力的替代能源,政府應站在為我國尋找替代能源、減少污染物排放和環保的高度上來思考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問題,而不能僅僅把它視作一種單純的市場行為。國家應盡快落實《可再生能源法》,以政策來拉動國內市場需求,加快光伏發電的規模應用,快速降低其成本,使其成長為一種有市場競爭力的替代能源。
趙玉文說,現在光伏發電因成本高,與傳統電能相比根本不具有市場競爭力。因此,國家應通過政策手段來推動光伏發電市場的發展,為其接入電網提供方便,提高其規模應用,據推算,規模每擴大一倍,成本可降低20%。若單純依靠市場調節,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將非常緩慢,而且各環節的市場反應速度不一,某些環節的滯后,勢必影響整個市場的發展。例如,作為原材料的高純硅我國現在就主要依賴進口,致使該環節極容易受到外界制約。
趙玉文表示,企業應綜合各種因素來考慮產品成本,不要企圖使用成本雖低但質量較次的材料來制造產品,那樣只會適得其反。現在的光伏電池成本雖高,但性能穩定,壽命可長達25-30年;如果使用純度較低的硅,雖然能大幅度降低成本,但光電轉換效率會下降,而且實驗表明其性能也不穩定,可能一年都用不了。
對于光伏發電市場未來可能打價格戰的憂慮,趙玉文表示,健康的市場競爭可通過優勝劣汰機制促使企業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促進產業發展,但也要注意避免形成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