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業主對電站質量關注度的逐漸提高,光伏電站的設計和建設標準會逐漸完善。目前有一些亂象,是因為大家都急著打開國內市場,都想要把項目做起來先發出電再說。隨著一些電站質量問題的暴露,無論管理部門還是電站業主,都會越來越關注電站的質量,會越來越重視投入產出比,因此也會反過來促進電站設計者注重電站系統的設計水平,這是一個必然趨勢。
只希望這個完善的過程盡量短一些,不要太長,因為一個光伏電站的設計壽命至少是25 年,如果設計不到位,對投資者的長遠收益影響很大。
《太陽能發電》雜志:由于不少上游設備生產商投資電站的目的都在于銷售產品,因此有人對其投資的電站質量表示擔心。那么,有沒有可能從設計上對光伏系統的器件質量進行控制呢?
郭家寶:當然可以。實際上,由于我們的體制和歐洲不一樣,設計單位是獨立的,因此更有優勢做到這一點。由于設計單位既不是制造商又不是業主,因此可以做到從第三方的角度來判斷什么樣的設備更合適。而且,從市場評價的角度來講,在同等條件下追求系統效率更好、投資收益率更高,是設計單位的市場競爭需要,因為這代表設計單位的水平和能力。另外,站在業主的角度,理論上來講也希望項目的質量好、效率高,對使用質量更好的設備也有內在需求。
當然,業主如果自身就是設備生產商時,則另當別論。對于一些一向注重產品質量的企業來說,其優勢是對設備的性能比較了解,可以更好地發揮設備的長處,但不足之處是,可能對自產設備的缺陷看得比較少,或者故意回避。
而專業的設計院則不一樣,僅僅從維護自身市場信譽的角度,也會盡可能選型質量更好的產品,而抵制有缺陷的產品。
至少,從這樣的市場機制上來講,設計單位對于光伏系統的產品質量具有一定的控制力。
《太陽能發電》雜志:光伏電站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郭家寶:首先要看系統的性能是否得到保證,其次是安全性和環保性,還有就是遵守國家的相關標準和規范等。
具體來說,就是發電量、安全性能、投資回報比。其中,經濟性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也就是項目的性價比。從設計的角度來說,不是要去追求項目投資的最低價格,而是要實現價格相對較低、性能相對較好的效果。
而且,還要根據投資者或業主的要求,在系統的整體質量和性能上實現一個較高的要求,也就是基于各方面的需求,做綜合的考量。